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76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102.
南中国海海藻刺状鱼栖苔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南中国海刺状鱼栖苔的乙醇提取物经多种柱层析分离并鉴定出四种化合物,分别为:(24S) 5 烯 3β 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及类黄酮化合物(-) 表儿茶精.其结构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如IR,GC MS、FABMS、1HNMR、13CNMR(DEPT)、1H 1HCOSY和HMBC等加以证实.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刺状鱼栖苔中检测到.其中槲皮素和(-) 表儿茶精是首次从红藻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03.
从采自南中国海红藻刺状鱼栖苔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经IR,UV,FABMS,1H-1HCOSY,13C-1HCOSY,HMBC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5,7-二羟基-2-对羟基苯基-3-O-(6-O-对羟基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H-1-苯并吡喃-4-酮,并对碳信号进行了明确归属.这是首次从红藻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4.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中痕量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HG- AFS)测定了鱼中痕量硒。硝酸 -过氧化氢消解样品 ,在3mol· L-1盐酸介质中产生氢化物 ,2 % (W/V) KBH4为还原剂 ,研究了微波消解条件、预还原条件。方法准确快速。用本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的结果与推荐值及国标法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鱼和虾中5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三苯甲烷类)28种禁、限用兽药的同时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盐酸水解样品,待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与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后,5类残留药物经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氯化钠脱水、盐析,乙腈层经正己烷净化后浓缩至近干,残留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加50 mg C18、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60 mg氨基键合硅胶填料(NH2)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最后经ZORBAX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 μm)分离,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集,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所建立的方法确保28种兽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8 μg/kg和0.3~2.7 μg/kg;在1、5、20倍定量限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0%~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0.0%。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鱼和虾中多类禁、限用药物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鱼中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应用热解石墨管测定鱼中砷含量的实验方法。选择HNO_3-H_2O_2试测进行前处理,于样品消解前加入镍为基体改进剂,使鱼中砷的加标回收率达97%,检出下限为4μg/kg。  相似文献   
107.
黄东海远东沙瑙鱼渔场卫星遥感测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遥感和其他手段研究了海州湾和对马海区远东沙瑙鱼的适温、渔期、中心渔场,提出了渔场的快速测报方法,还得出:该鱼群体适温为11—20℃;两个渔场从渔期开始到结束都处在增温过程中;当海面温度达15—17℃时均出现鱼群旺发;水温是影响渔期和渔场网产的关键因子;增温过程制约着渔期的发展和中心渔场的形成。同时,对海州湾渔场做了15次测报,准确率达91.3%;对对马渔场做了37次测报,使渔船侦鱼时间平均减少13.4%—22%。  相似文献   
108.
首次报道了我国带鱼科鱼类一新纪录──棘背带鱼Assurgeranzac(Alexander,1916)。标本1尾,系1996年10月捕自舟山群岛海域。文中对该种鱼的形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及鱼肉中的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准确测定水及鱼肉中的苯胺,采用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建立了水及鱼肉中苯胺的快速测定方法。水样与乙腈以4:1的体积比混合,1.00 g鱼肉中加入2.00 mL乙腈,涡旋提取1 min,水样和鱼肉样品的提取液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测定。以C18柱为分离柱,乙腈-0.5%(v/v)甲酸水溶液(85:15,v/v)为流动相,目标物质在3 min内分离。在0.5~500 μg/L范围内,苯胺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基质加标试验结果表明,苯胺在水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3.7%(加标水平为40 ng)和86.7% (加标水平为400 ng),苯胺在鱼肉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6.8%、 92.6%和81.8%(加标水平分别为5、50和500 ng),相对标准偏差在1.5%~9.2%之间。水样和鱼肉样品中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50 μg/L和1.00 μg/kg,定量限分别为1.00 μg/L和2.00 μg/kg。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从受苯胺污染的水库中采集的13份水样和12份鱼肉样品,结果表明,水和鱼肉中苯胺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943.6 μg/L和60.8 μg/kg。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水和鱼肉中苯胺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10.
刘思思  杜鹃  陈景文  赵洪霞 《色谱》2014,32(12):1320-1325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鱼肌肉中19种抗生素及2种磺胺代谢产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甲醇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并在萃取池内以C18填料作为吸附剂进行同步净化。提取液经冷冻离心去除生物杂质后,经氮吹浓缩、定容,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Xterra MS C18色谱柱分离,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含0.1%甲酸铵)为流动相A,以甲醇-乙腈(1:1, v/v)为流动相B。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55.2%~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0.1%~17.6%(n=6),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6 ng/g。以该方法对莱州湾海水养殖区内采集的野生鱼肌肉样品进行分析,共检出6种抗生素。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为研究抗生素的暴露水平和环境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