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71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立了测定葡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78∶22),流速1mL/min。选择漂移管温度50℃,N2流速1.5L/min。该条件下,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在1.0~50.0μg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6以上;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7%、98.47%、99.82%,精密度分别为0.71%、0.92%、0.96%,稳定性分别为1.5%、2.7%、1.8%。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葡萄果实的果糖、葡萄糖、蔗糖。  相似文献   
52.
称取葡萄样品于预先加入氯化钠的顶空瓶中,再加入饱和氢氧化钾溶液,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上述混合液中乙烯利的残留量。顶空温度为75℃,顶空时间为90min,采用HP-5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乙烯利的质量浓度在0.500~5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0 0mg·kg^-1。方法用于葡萄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9%~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9%~3.5%。  相似文献   
53.
用ELISA测IL-12、IFN—γ水平;用原位杂交染色法测IL—12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测NF—AT活性。结果表明:葡萄膜炎患者PBMCIL—12、IFN—γ水平和IL—12m RNA表达以及NF—AT活性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眼疾病患者(P<0.01).IL—12、IFN—γ水平异常增高是葡萄膜炎患者Th1/Th2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转录水平上NF—AT活性异常增高可能与患者IFN—γ基因转录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酿酒葡萄成熟度是确定葡萄采收期的重要品质指标,针对酿酒葡萄大田中成熟度检测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研究了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光谱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USB2000+光谱仪获取5种酿酒葡萄及其叶片在不同成熟时期的Vis/NIR光谱数据,通过OMNIC 8.0软件提取光谱数据,将化学值与光谱吸收率值通过TQ Analyst8.0软件建立模型。选取信噪比高的450~1 000 nm波段,利用PCA剔除异常光谱数据,将一阶导数(FD)、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分别组合共4种方法用于光谱数据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了5种葡萄基于酿酒葡萄光谱数据的SSC预测模型,建立了5种葡萄基于冠层叶片光谱数据的SSC预测模型,对比了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并选择最优预处理方式建模。最后用外部样本分别验证了SSC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G平滑+FD+MSC的预处理方法时大多数预测模型性能达到最好。5种葡萄浆果校正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达到0.93和0.86以上,最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0和0.48,5种葡萄冠层叶片校正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达到0.73和0.65以上,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5和0.75。5种葡萄浆果外部试验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平均RE最高为0.43%。基于酿酒葡萄浆果光谱的SSC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优于基于酿酒葡萄冠层叶片光谱的SSC预测模型,SSC预测模型能够为酿酒葡萄成熟度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Vis/NIR光谱技术适用于在酿酒葡萄大田中快速、无损检测SSC。  相似文献   
55.
杨艳  吴广枫 《色谱》2013,31(1):33-3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葡萄果实中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纯水提取后离心,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5 mmol/L甲酸铵和乙腈(20:8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经C18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以n-丙酰辅酶A为内标进行定量。该方法在1~2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以信噪比(S/N)为3计)为0.1 μg/L,定量限(以S/N=10计)为0.5 μg/L;添加水平分别为50、500、1000 μg/L的3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87%~89.6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明显减少乙酰辅酶A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失,适用于葡萄果实中乙酰辅酶A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6.
旋转浓缩对灰葡萄孢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旋转浓缩法浓缩灰葡萄孢代谢产物的培养滤液,以试样对反枝苋种子发芽的校正抑制率为活性指标测定蒸出液和浓缩液的除草活性,同时测定蒸出液的紫外吸收曲线;结果发现,浓缩至原体积一半时的蒸出液和浓缩至干后的蒸出液均表现出生物活性,对反枝苋种子发芽的抑制率分别为90.4%和84.6%,两种蒸出液的紫外吸收曲线相似,均在232nm处有最大吸收;表明浓缩过程中除了溶剂水被蒸出外,至少还有1种活性物质被蒸出或损失,其在232nm有最大吸收;浓缩至1/2体积的蒸出液在232nm的吸光值(0.893)比浓缩至干的蒸出液在该处的吸光值(0.697)大,表明浓缩前期该活性物质的损失量更高。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三氧化钼水溶液体系下催化碳链重排合成D-葡萄庚酮糖的简便方法。首先以D-甘露糖为原料在碘催化下进行异丙叉保护,产率90%;接着在碱催化下与甲醛水溶液亲核加成反应,在C-2上引入羟甲基侧链,产率40%;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异丙叉脱保护,产率92%;最后在三氧化钼水溶液催化下碳链重排合成葡萄庚酮糖,产率56%(总产率18%)。另外对2-C-羟甲基-D-甘露糖和葡萄庚酮糖的乙酰化产物进行了核磁氢谱表征。该方法原料易得,缩短了反应步骤,避免了昂贵金属试剂的使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前期的研究报道了红外光谱能够监测水果变质产生的挥发物质,其方法是将挥发物收集在气室中,利用多次反射的结构来增强光信号。实验中,我们使用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监测葡萄变质挥发物,尝试了主动和被动两种测量模式。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对葡萄品劣变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在研究中测量了葡萄储藏期间挥发物质的红外光谱特征的强度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变质阶段的分类方法。此外,还尝试直接从原始光谱中分析挥发物质,证明了挥发物在原始光谱上仍然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这一研究证实了现场开放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监测水果变质的可行性。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所具有的灵活使用性和非接触式在线测量的优点,使其有可能应用于大面积监测储藏中的水果变质问题,并具有进一步定位劣变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59.
研究旨在明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Vitis Vinifera L.)”葡萄健康叶片和缺磷胁迫不同时期下的光谱信号特征变化,构建基于光谱技术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模型,为葡萄园病害防治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以酿酒葡萄“赤霞珠”葡萄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常、缺磷胁迫初期和末期葡萄叶的VIS/NIR反射率信息。对比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 Smoothing)、移动平均平滑(MAS)、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4种预处理及组合方法对于去除葡萄叶光谱信号中随机噪声的能力,确定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法(SPA)筛选与“赤霞珠”葡萄叶缺磷胁迫相关的光谱特征变量,分别构建基于线性核函数(Linear)、多项式核函数(Poly)、径向基核函数(RBF)和二层神经网络核函数(Sigmoid)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以灵敏度(SEN)和准确率(CCR)为依据评估模型诊断性能,形成基于VIS/NIR光谱的“赤霞珠”葡萄叶片缺磷胁迫快速无损诊断方法。S-G Smoothing预处理后的光谱信号的信噪...  相似文献   
60.
对农作物重要病害灰霉病的致病菌——灰葡萄孢菌进行了代谢组提取溶剂、衍生化时间和温度等前处理条件以及内标物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以水杨苷作为内标物,试验条件下以甲醇-水(80∶20)为提取溶剂,按照4.0 m L/0.1 g菌丝的剂量进行提取,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和甲氧基胺盐酸盐在37℃和6 h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可实现多种代谢物衍生产物收率和稳定性的最优化。灰葡萄孢菌丝代谢组的检测获得了210个峰,其中50种代谢物与NIST 2008的匹配度达到80%以上,主要为氨基酸类、醇类、有机酸类、糖类等代谢物,并通过标准品对部分代谢物进行了定性。典型的17种代谢物在1.0~1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8,检出限为0.02~10.0 ng/m L,定量下限为0.1~34.0 ng/m L。方法精密度分析结果显示89.05%代谢物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1%~16.8%。所建立的方法适合于丝状真菌的代谢组检测,可为农业和医学领域开展微生物代谢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