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52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38篇 |
力学 | 2篇 |
综合类 | 11篇 |
数学 | 9篇 |
物理学 | 8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方法优化得到了3(5)-(9-蒽基)吡唑及其衍生物的基态(S0)分子结构, 使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d)方法优化得到这些分子的第一单重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 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与3(5)-(9-蒽基)吡唑相比, 无论取代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 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峰均发生红移, 并且当取代基―R=―BH2, ―CCl3, ―CHO, ―NH2时衍生物有较长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 相似文献
212.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及圆二色(CD)等光谱法为主要分析手段, 对光诱导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 metMb)还原及其引起的蛋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 采用氙灯430 nm的单色光和紫外灯对高铁肌红蛋白溶液进行光照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 在metMb的Q吸收带545 nm和580 nm附近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 通过验证性实验, 证明光照后metMb发生了还原反应. 验证性实验包括: metMb中加入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实验|光照后样品加入氧化剂铁氰化钾的可逆性实验|光照的同时通入CO实验. 进一步讨论表明, 采用氙灯430 nm的单色光诱导metMb还原的机理为光诱导的分子内电子转移. 此外, 对光还原反应后的样品进行同步荧光和CD光谱分析, 发现蛋白质色氨酸残基微环境极性增加, α-螺旋的含量由 63%下降到57%, 而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7%. 相似文献
2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优化了一系列[Os(II)(CO)3(tfa)(L)](tfa为三氟乙酸; L=O^O(1), O^N(2), N^N(3), 其中O^O为六氟乙酰丙酮, O^N为羟基喹啉, N^N为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结合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计算了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 激发态几何构型相对基态变化较小, 这与实验上观察到的较小的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 配合物1-3的最低能吸收分别在342、431和329 nm, 其磷光发射分别在521、638 和488 nm. 配合物1-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主要表现为L配体的π和π*轨道特征, 所以它们的最低能吸收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 并混有少量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MLCT)和配体之间电荷跃迁(LLCT)微扰, 且其高能吸收也表现为配体内部(IL)和配体间(LL)的电荷跃迁. 此外, 它们的磷光发射和吸收有相似的跃迁特征. 相似文献
214.
利用实验观测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考察了新化合物N, N'-二-[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4-DHBTU)的红外、核磁与紫外吸收光谱性质.与单体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噻唑(4-AHBT)相比, 4-DHBTU的实验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强,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红移,并呈现出双吸收峰特征.结合实验光谱数据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表明, 4-DHBTU分子最稳定的基态异构体为cis-C11和trans-C11,而导致上述紫外光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4-DHBTU样品中cis-C11, trans-C11, cis-C22, trans-C22等多种异构体共存.此外, 4-DHBTU与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间氢键作用使得核磁实验中4-DHBTU的15H、16H氢谱化学位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15.
采用共振拉曼光谱和完全活性自洽场理论计算研究了3-二甲氨基-2-甲基丙烯醛(DMAMP)光激发到S2(ππ^*)态后的光物理性能,在B3LYP/6—311++G(d,p)水平计算确定了DMAMP与其三种异构体之间的基态异构化能垒,指认了振动光谱.采用涵盖紫外强吸收带的激光波长,获得了DMAMP在环己烷、乙腈和甲醇溶剂中的A-带共振拉曼光谱,含时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确定了该光谱中基频的相对强度,发现振动-电子耦合发生在S2()态的Franck—Condon区域.CASSCF计算方法确定低单重和三重激发态、势能面锥形交叉点和系间窜跃点的激发能.共振拉曼光谱强度模式分析和CASSCF计算获得了DMAMP的A一带短时结构动力学和其后的衰变动力学表明,C1=06和C2=C3之间的瞬时去共轭效应发生在S2(ππ^*)态的Franck—Condon区域,激发态电荷重分布机制表明,C3和二甲氨基之间以及C1和C2之间的共轭增强效应发生在波包离开Franck-Condon区域后.C1=06和C2=C3之间的去共轭效应使得-C3=N(CH3)2沿着C2-C3键旋转更加容易,C1-C2之间以及C3和N(CH3)的共轭增强效应使得绕C1-C2和C3-N5旋转变得比较困难.这些表明DMAMP初始结构动力学沿着CI-1(S2/S0)交叉点展开,而沿CI-2(S2/S0)和[CI-3(S2/S0)交叉点展开的几率可以忽略,提出了DMAMP分子受光激发从S2,FC(ππ^*)经由各锥形交叉点和各系间窜跃点回到S0或T1,min的两个衰变通道。 相似文献
216.
分别使用水杨醛和2-羟基-1-萘甲醛与2-巯基-3-氨基吡啶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体L1、L2,在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了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配体L3和氟硼化合物B1、B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L3和B1的晶体结构。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类化合物(简称HPT)是一类具有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效应的有机分子,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溶剂极性对ESIPT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7.
设计并合成了3种嘧啶并[1,6-a]苯并咪唑磺化物:4-(2'-羟基苯基)嘧啶并[1,6-a]苯并咪唑-5'-磺酸钠(L1)、4-(2'-羟基苯基)嘧啶并[1,6-a]苯并咪唑-3',5',10-三磺酸钠(L2)和4-(2',4'-二羟基苯基)嘧啶并[1,6-a]苯并咪唑-5'-磺酸钠(L3),运用质谱和核磁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运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L1,L2和L3对Al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L2能与Al3+配合,配合后的荧光光谱强度增强,而加入其它金属离子(Cu2+,Hg2+,K+,Mg2+,Na+,Ni2+,Pb2+,Zn2+,Cr3+,Fe3+)基本没有变化,表明L2对Al3+具有专一的识别性.通过Job's plot曲线和荧光滴定实验确定L2和Al3+以1∶2的比例进行配合,L2对Al3+的检出限为0.073μmol/L,并且L2能够可视化检测Al3+. 相似文献
218.
利用SAC/SAC-CI方法,使用D95++、6-311++g及cc-PVTZ等基组,对BH分子的基态(X1撞+)、第一简并激发态(A1装)及第二激发态(B1撞+)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三个基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sumof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撞+),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A1装和B1撞+)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撞+)、第一简并的激发态(A1装)和第二激发态(B1撞+)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琢e、棕e和棕e字e),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其中基态、第一激发态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