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化学   33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8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Rb(5^2P) He(Ar) nhv→Rb(7^2D) He(Ar) n-1)hv过程,激光频率调离Rb7D5/2→5P3/2跃迁谱线20-100cm^-1,测量了精细结构普线强度分支出I(7D3/2→5P1/2)/I(7D5/2→5P3/2)。测量结果表明,原相互作用势和非绝热效应在分子离解动力学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发光学报》2006,27(3):429-429
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始建于1989年,是国内惟一专门从事发光学及其应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徐叙院士是实验室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任,黄昆院士为实验室顾问(1989.4~1993.6)。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申德振研究员。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相似文献   
103.
傅强 《力学学报》2007,39(2):158-161
通过对湍流层次结构模型中提出的最高激发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最高激发态 存在绝对标度律,且该绝对标度律是由信号中最强耗散涨落的局部结构产生的,并由此推测 出局部强间歇结构一般具有绝对标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4.
硫代嘧啶碱基是光动力疗法潜在的重要光敏剂,其最低单重激发态的光物理研究已有广泛报道。然而,其较高激发态的跃迁性质和反应动力学研究较为稀少。因此,本文采用共振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2,4-二硫代尿嘧啶的紫外光谱和几个较高单重激发态的短时结构动力学。首先,基于共振拉曼光谱强度与电子吸收带振子强度f的关系,将紫外光谱去卷积成四个吸收带,分别为358 nm(f=0.0336)中等强度吸收带(A带),338 nm(f=0.1491)、301 nm(f=0.1795)和278 nm(f=0.3532)强而宽的吸收带(B、C和D带)。这一结果既吻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又符合共振拉曼光谱强度模式对紫外光谱带的预期。据此,去卷积得到的四个吸收带被分别指认为S0→S2跃迁、S0→S6跃迁、S0→S7跃迁和S_0→S_8跃迁。同时,分别对B,C和D带共振拉曼光谱进行了详细的指认,获得了短时动力学信息。结果表明,S_8态短时动力学的显著特征是在Franck-Condon区域或附近发生了S8(ππ~*)/S(nπ~*)势能面交叉引发的、伴随超快结构扭转的非绝热过程。S7和S6态短时动力学的主要特征是反应坐标的多维性,它们分别沿C_5C_6/C_2S_8/C_4S_(10)/N_2C_3+C_4N_3H_9/N_1C_2N_3/C_2N_1C_6/C_6N_1H_7/C_5C_6H_(12)和C_5C_6/N_3C_2/C_4S_(10)/C_2S_8+C_6N_1H_7/C_5C_6H_(12)/C_5C_6N_1/C_5C_6H_(12)/C_2N_1C_6/N_1C_2N_3/C_4N_3H_9/N_1C_2N_3等内坐标演化。  相似文献   
105.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方法优化得到了3(5)-(9-蒽基)吡唑及其衍生物的基态(S0)分子结构, 使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d)方法优化得到这些分子的第一单重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 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与3(5)-(9-蒽基)吡唑相比, 无论取代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 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峰均发生红移, 并且当取代基―R=―BH2, ―CCl3, ―CHO, ―NH2时衍生物有较长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  相似文献   
106.
这篇文章分别在278~288nm、335~361nm、300~310nm激光波长范围内分别报道过渡金属中的铁原子、铬原子和钒原子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的实验结果.实验中采用激光烧蚀和分子束相结合的技术制备金属原子.光离子产物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根据共振电离离子信号对探测激光功率的依赖关系,得到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值.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6-311++g(d,p)方法研究了一氧化硅分子能量最低的10个单重激发态的激发波长和跃迁振子强度等激发光谱参数.同时利用原子与分子物理相关理论分析了外电场对一氧化硅分子激发光谱的影响规律.得到的结论是,随外电场强度增强,一氧化硅分子激发态跃迁光谱向可见光区域发生红移.该结果为通过外电场调制材料发光特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8.
田原野  郭福明  曾思良  杨玉军 《物理学报》2013,62(11):113201-113201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动量空间的三维含时薛定谔方程, 研究了原子高激发态在高频激光脉冲作用下, 在电离阈值附近的光电子能谱和两维动量角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 在该能量范围内, 单光子电离过程的贡献是最主要的. 体系初态的主量子数可以由光电子能谱峰值的位置来确定; 体系初态的角量子数可以通过光电子的两维动量角度分布确定. 在比较宽泛的参数范围内, 这一规律不随入射激光的强度和脉冲时间宽度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原则上可以利用它对原子的初态进行识别. 此外, 还研究了体系的初态为相干叠加态, 光电子动量谱随着叠加态相对相位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阈上电离 激发态 高频激光脉冲 两维动量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9.
在入射电子能量为2500 eV、能量分辨为100 meV的条件下,得到了氮气在100 eV以下的绝对光学振子强度密度和广义振子强度密度;得到了23 eV和31.4 eV两个超激发态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并讨论了它们的动量转移依赖特性。  相似文献   
110.
Cs蒸气中的碰撞能量合并和6P3/2和6P1/2间的激发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激发转移和碰撞能量合并研究了Cs(62P)精细结构混合.单模半导体激光器激发基态Cs原子至6P3/2态,直接荧光是由6P3/2态发射的,敏化荧光是由精细结构碰撞转移和碰撞能量合并产生的.由相对荧光强度得到了转移截面σ(6P3/2→6P1/2)=(1.5±0.5)×10-15cm2,与其它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