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6篇
  免费   2864篇
  国内免费   2655篇
化学   2548篇
晶体学   65篇
力学   1576篇
综合类   444篇
数学   5133篇
物理学   700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835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619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集聚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六交  梁长利  杨晓燕  刘莉 《化学学报》2007,65(24):2891-2897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阴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 研究了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在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现象. 实验发现, 在整个稀释复性过程中, 没有蛋白溶菌酶集聚体沉淀产生.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小于4.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不会形成蛋白溶菌酶分子集聚体;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介于4.0~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会形成由非共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蛋白溶菌酶二分子和三分子集聚体; 而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大于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除了会形成二分子和三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外, 还会形成四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 在此基础上, 结合文献, 对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92.
具有自修复能力的聚合物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项性能已经达到工程材料指标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纹,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包藏着隐患,直至丧失使用价值。裂纹的早期修复,特别是自修复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两类修复机制,即共价键与非共价键愈合,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按共价键机理愈合、具有自修复能力的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成果、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3.
芳香醛与马尿酸在Erlenmeyer反应条件下缩合得到(Z)-2-苯基4芳亚甲基-5(4H)-噁唑酮,然后在室温下与芳基重氮甲烷通过非对映高立体选择性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螺环化合物,再经醇解开环、水解去保护合成出反式2,3-二芳基-1-氨基取代环丙烷羧酸.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和X射线晶体测定,确认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立体构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芳香醛和芳基重氮甲烷,可以得到不同立体构型的反式2,3-二芳基取代-1-氨基环丙烷羧酸.  相似文献   
994.
顾仁敖  蒋芸  孙玉华 《化学学报》2004,62(23):2352-2354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在乙腈非水体系中,二甲基亚砜(DMSO)与乙腈的竞争吸附,同时研究了咪唑在非水乙腈体系中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非水乙腈溶液中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吸附现象,咪唑和二甲基亚砜较乙腈分子在银电极上优先吸附,明显抑制了乙腈分子的吸附,随着电位负移,咪唑或二甲基亚砜逐渐脱附,更多的乙腈分子才得以接近电极表面并开始发生解离反应.  相似文献   
995.
For the Na I2 collision system, theoretical study is performed on the QCISD(T) level by using ab initio method. The ab initio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 are got and on them the long-lived complexes are found and optimized. These results verify the crossed molecule beam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and the detailed geometry structures are giv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ole of the complexes in the reaction path is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996.
Introduction Polysubstituted arenes a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s in synthetic medicines and dyestuffs, and the fluorinated analogues are more attractive as a result of their lipo-philicity and the increment of activity.1,2 Therefore, to study th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polysub-stituted arenes is valuable in organic synthetic method-ology. We have designed a simple synthesis of fluori-nated polysubstituted arenes through the intramolecular Wittig reaction of a new phosphorous ylid…  相似文献   
997.
Liu B  Fan X  Huo S  Zhou L  Wang J  Zhang H  Hu M  Zhu J 《色谱》2011,29(12):1194-1198
基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获得的色谱-光谱数据,建立了一种二元不完全重叠液相色谱峰的解析方法: 色谱数据经过去噪、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各时间点的光谱差异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提取特征光谱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色谱-光谱矩阵进行解析,得到基于特征光谱的流出曲线,进而得到分离后的色谱峰。将解析结果和纯标样的色谱峰进行比较,解析后的光谱图和纯标样的光谱图无显著差异,保留时间相差小于0.01 min。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二元不完全重叠液相色谱峰的解析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CE-CCD)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CD)的发展概况,着重阐述了CCD的原理、组成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9.
非甾类抗炎性药物(NSAIDs)以其良好的消炎、解热和止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中.非甾类药物参与炎症治疗的同时不能被肝脏完全代谢,大部分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随人体排出.大量数据表明,在环境中残留的药物会直接或间接的以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来,这成为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等诸多领域学科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NSAIDs的样品基质复杂,待分析组分种类繁多,目标分析物含量低,分析人员往往借助一些样品前处理技术来对其进行吸附与分离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非甾类抗炎性药物所呈现的问题,以及目前对环境中NSAIDs的多种分离检测技术,分离检测的核心是萃取材料的选择,并综述了近年来相关对NSAIDs有效吸附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对优异吸附分离材料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单碱基多样性(SNP)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之一,经研究证明与很多疾病相关。虽然测序是检测SNP的重要方法,但其需要检测仪器,且检测时间较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综述了SNP的常见非测序分析方法。首先讨论了检测的热力学问题,并归纳了主要的检测策略:基于杂交的检测,基于链取代反应的检测和酶介导的检测。在三维均相检测方法中,主要介绍了不同信号开关策略,如荧光开关、酶识别开关和场效应开关。三维原位检测不仅能检测SNP,还能提供其细胞定位信息,在细胞异质性较高时更具优势。二维界面检测的识别反应速率和杂交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但界面检测能进一步减小干扰,亦便于实现高通量检测。以DNA正四面体探针界面为代表的改良界面具有优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本文亦讨论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对SNP非测序检测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