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17篇
  免费   8086篇
  国内免费   15196篇
化学   30740篇
晶体学   639篇
力学   2599篇
综合类   1138篇
数学   8677篇
物理学   19906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1288篇
  2022年   1514篇
  2021年   1561篇
  2020年   1214篇
  2019年   1638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512篇
  2016年   1736篇
  2015年   1824篇
  2014年   3138篇
  2013年   2943篇
  2012年   3079篇
  2011年   3137篇
  2010年   3015篇
  2009年   3309篇
  2008年   3681篇
  2007年   3404篇
  2006年   3622篇
  2005年   3207篇
  2004年   3411篇
  2003年   2321篇
  2002年   1449篇
  2001年   1300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1295篇
  1998年   839篇
  1997年   697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636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581篇
  1992年   586篇
  1991年   560篇
  1990年   476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221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 K)=5.7×10~8 L·mol~-·s~(-1), k_(s38 K)=1.01×10~9 L·mol~(-1)·s~(-1))、活化能(E=7.6×10~3 J·mol~(-1)), 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 L·mol~(-1)·s~(-1)), 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 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 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992.
SO42-对TiO2及Ce-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O42-/Ce-TiO2, SO42-/TiO2及Ce-TiO2光催化剂,并用IR, BET, XPS, XRD等手段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将其用于对有机磷农药(DDVP)稀释液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所制SO42-/Ce-TiO2, SO42-/TiO2具有超强酸特征,其光催化活性较Ce-TiO2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将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在反相HPLC系统中的拆分,考察了流动相种类、pH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浓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建立了β-环糊精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Br-TAMB与铑(Ⅱ)的显色反应。在pH5.0~7.0的水溶液中,铑(Ⅱ)与5-Br-TAMB形成1:2型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7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铑(Ⅱ)含量在0~12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采用加入适量EDTA的方法消除了Cu~(2+)、Co~(2+)、Ni~(2+)等干扰离子。建立了一个在二元配合物体系中具有高灵敏度及选择性、稳定、简便地吸光光度测定微量铑(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严继民  叶学其 《化学学报》1995,53(9):833-836
本文用量化学及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Na@C60)及(Cl@C60)中Na及Cl与C60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相互作用是吸引。在静电相互作用、色散相互作用及电子云重排斥相互作用三项中前一项占90%以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色散相互作用约占5%。对电子云重叠排斥作用来说,由于Cl^-的半径比Na^+的大很多,所以在(Cl@C60)中这种作用要比在(Na@C60)中大很多。  相似文献   
996.
(Pd-Cu)/C上苯乙烯氧化羰化合成肉桂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130℃下研究了Pd-Cu催化剂组成,反应温度,少量添加剂和原料气中O_2含量等对苯乙烯氧化羰化合成肉桂酸甲酯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形、相态进行表征.发现O_2有双重作用;O_2不仅使Pd-Cu之间的价态循环,而且能抑制反应过程中饱和苯丙酸甲酯的生成.指出催化反应中Pd-Cu之间的催化协同效应促进了产物的生成.初步讨论了本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7.
SBS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本体接枝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既作溶剂又作为单体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透射电镜表征了接枝共聚物(SBS-g-BMA)的组成及结构,讨论了时间、温度及SBS和BPO的用量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含氮给体结构对丙烯腈电荷转移光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正性烯类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咔唑的电荷转移聚合,诚田已作过详细综述。负性烯类单体的电荷转移聚合主要研究的单体是丙烯腈(AN)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Barton等研究了芳烃为引发剂的MMA光聚合。我们研究了芳胺为引发剂的光聚合。 芳胺,尤其是芳叔胺,是较强的电子给体,与负性单体在光照下经激基复合物而引发聚合,我们的实验表明,吡啶及其同系物(喹啉与吖啶)并不象吡咯及其同系物(吲哚与咔唑)那样有效地引发AN等负性单体的光聚合(见表1)。从图1所示的结构看,它们有  相似文献   
999.
若干3d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七个新的过渡金属的硫代脯氨酸(tcH)配合物,它们分别是:[M(tc)_2](M=Mn(Ⅱ),Co((Ⅱ))和Ni(Ⅱ)),[Ni(tc)(Ac)(H_2O)],[Ni(tc)(tcH)(H_2O)]NO_3·H_2O,[Ni(tc)(Py)_2(H_2O)NO_3和[Fe(tc)_2(Cl)(H_2O)]。上述配合物的磁化率,摩尔电导,热量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数据表明,它们都具有八面体构型,tcH主要通过亚氨氮和羧基氧原子与金属键合。文章对这些配合物的可能结构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A new dinuclear Tb(Ⅲ) 4-cyanobenzoate complex [Tb2(4-cba)6(phen)2] (4-Hcba = 4-cyanobenzoic acid and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1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reaction in an ethanol/water mixed solution at 100℃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lographic data: C72H40N10O12Tb2, Mr=1554.98, triclinic Pi, a = 9.903(3), b = 11.769(8), c = 15.078(8)A, a = 111.42(12), It = 96.37(19), γ = 101-24(14)°, V= 1572(1)A3, Z= 1, Dc = 1.642 g/cm^3, F(000) = 768 μ = 2.305 mm^-1, the final R = 0.0205 and wR = 0.0543 for 5479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1 displays an isolated dinuclear structure. Two eight-coordinated Tb(Ⅲ) ions are bridged by four 4-cba ligands in the syn-syn bi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and two other 4-cba ligands chelate these two Tb(Ⅲ) ions. The title complex molecules are connected through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to generate a on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hain, The characteristic infrared spectra,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