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2138篇
化学   2968篇
晶体学   580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10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本文采用循环氧化还原法,脉冲反应及TPD等实验手段对钙钛矿型氧化物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由于掺杂产生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物种(O~(α-)(0<α<2)是活化甲烷并促使其发生偶联反应的主要的活性中心,而表面晶格氧(O_L~(2-))则主要使甲烷深度氧化;消耗掉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或晶格氧可以在高温下氧气氛中氧化复原.对于掺杂的SrTiO_3样品,体相中的氧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中可以向表面扩散.吸附氧可能不直接与甲烷作用而主要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α-)或O_L~(2-))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2.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的氧化铽固体靶,考察了流动相及其流速、脉冲激光输出功率、修饰剂、添加修饰剂顺序等对所获得的氧化铽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UV-Vis和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以含有修饰剂的无水乙醇作为流动相,可得到良好荧光性能的氧化铽乙醇溶胶,而环己酮与醋酸乙酯均不适合作为该体系的流动相;最佳流速为0.15 mL·s-1;脉冲激光输出功率大有利于其荧光性能;最佳修饰剂为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且应原位修饰。  相似文献   
63.
在pH 7.4,0.01 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条件下,铽 (III)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 相互作用使铽(III)荧光增强10~4倍,通过监测铽(III)545 nm荧光强度的变化 测定了Tb-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 14.30 ± 0.49;Tb-HBED配合物中 配体、铽(III)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 7.4,0.01 mol/L Hepes条件下,Tb_N-apoTf-Tb_C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而能量受体铽(III)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铽(III) 与螺旋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当温度由0 ℃上升到55 ℃时,平均能量 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2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4.2%的减小,温度变化引起 Tb_N-apoTf-Tb_C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铽(III)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 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同样条件下,Tb_N-apoOTf-Tb_C配合物与Tb_N-apoTf- Tb_C配合物有所不同,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铽( III)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铽(III)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4.
首次报道了用恒电位电解法将饵、钇共掺入多孔硅(porous silicons, PS) 中,经高温退火处理后,观察到了在近红外区(1.54 μm)室温下较强的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 PL),并与掺饵多孔硅(erbium-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做了比较,发现钇的共掺入对掺饵多孔硅体系1.54 μm发射起了增强作用 。研究了饵、钇共掺杂多孔硅(erbium and yttrium co-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 Y)光致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现PS:Er与Si:Er材料相似,有较强的 温度猝灭效应,而PS:Er,Y体系的PL强度随温度升高趋于平稳,且有增强的趋势, 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65.
合成了新型可溶性稀土芳香羧酸类配合物,测定了有机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并考察了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荧光寿命,发现该系列稀土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利用其优良的溶解性,采用高聚物掺杂、旋涂技术将其制成薄膜应用于电致发光研究中,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色纯度的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于ITO/PVK/PVK:Tb(AS)3Phen:PBD/PBD/Al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亮度为32cd.m^-2。  相似文献   
66.
磷酸镧铈钺荧光体微波热效应法合成和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沅英  王Min 《应用化学》1996,13(3):72-74
  相似文献   
67.
不同方法掺杂Au对纳米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紫外辐照法制备了掺杂不同Au含量的α-Fe2O3纳米粉体,并制作了旁热式厚膜型气敏元件.用XRD、TG-DTA和TEM技术对纳米晶的晶型、晶粒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方法、Au含量及焙烧温度对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方法掺杂适量Au后,都使α-Fe2O3的气敏性有了显著提高,其中采用共沉淀法,在400℃焙烧的Au质量分数为1.5%的α-Fe2O3的气敏性最佳.  相似文献   
68.
掺杂碳点因其丰富的制备手段、优良的光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检测、防伪、药物传输、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空间,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炭基材料之一.近年来,如何提高碳点的发光效率、探索发光机理、拓展碳点新的应用方向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掺杂碳点的特性,总结了碳点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碳点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在硅磷酸镧中Ce^3+离子对Tb^3+离子的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在La2O3·0.01SiO2·0.95P2O5基质中Ce^3 对Tb^3 有强的敏化作用。254nm紫外光激发下温度对Tb^3 激活的Ce^3 、Tb^3 共激活试样的发射强度的Ce^3 、Tb^3 共激活的试样Tb^3 的^5D4→^7F6:5:4跃迁的发射强度随湿度的变化。计算了Ce^3 到Tb^3 的能量传递效率。初步探讨了Ce对Tb的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70.
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及激发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了传统的双绝缘层的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对其电致发光谱进行分析,在光致发光中,Tm离子受到基质ZnS的无辐射能量传递,而在电致发光中,Tm被过热电子碰撞激发而非能量传递,在所研制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稀土TmF3掺杂浓度不同,器件的发光性能也不同,在双绝缘层的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改变器件的结构,发现器件的蓝光发射与红光发射之比增加,并对Tm离子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