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化学   2069篇
晶体学   129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1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运用LEED,UPS和HREELS等表面技术研究了氯吸附至(c)阶段的Ag(111)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表面上有三维的AgCl(111)生成,其生长按修正的Stranski-Krastanov模式进行.伴随着AgCI(111)生长的同时,表面上产生缺陷.这种缺陷只有在氯吸附至(c)阶段时表面上形成三维AgCI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它一旦在表面上形成后,表面上氯的存在与否对其不产生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个(c)阶段时的Cl/Ag(111)体系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2.
张平  王乐夫 《分析化学》2002,30(12):1469-1472
利用原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表面吸附态进行动态表征,对了解催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漫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理想的原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在298-773K范围原位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NO在Ag-ZSM-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认为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符合直接作用机理,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氮氧化物(R-NO2或R-ONO)中间体。O2的作用是使C3H6充分活化,并是有效产生有机-氮氧化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究了异烟酸吸附在银溶胶表面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以及卤素离子、溶液pH值及溶液浓度对异烟酸SERS光谱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离子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方式,即主要以—COO~-端吸附于银溶胶表面。最后,对所述实验现象作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44.
Silver halide (AgX) microcrystal was used as template to synthesize hollow polyelectrolyte capsules. These hollow capsu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 (LLS) used to measure the size of the capsules in solution. The ratio of hydrodynamic radius (Rh) from dynamic LLS to the radius of gyration (Rg) from static LLS is almost unity, revealing that the entities are hollow in solu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LS method can be regarded as a good complement to the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hollow capsules, and it possesses the advantage of not needing fluorescence labeling.  相似文献   
45.
采用氧化铝模板结合交流电沉积技术制备纯银纳米线, 然后通过化学还原方法, 并控制加入的金盐的量, 在已制备好的银线表面包裹不同厚度的金壳层, 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AgAu复合纳米线. 采用电子显微镜(SEM, TEM)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该复合结构纳米线进行相关表征, 纳米线的表面形貌与加入的金盐的量有关. 以苯硫酚(TP)和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此类复合纳米线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并以PATP在金银纳米线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差别为探针, 表征了复合纳米线表面金的包裹程度, 结果表明一定厚度的包裹程度可制备无针孔效应的核壳结构金银复合纳米线.  相似文献   
46.
CdSe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表征(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含有SeSO32-和Cd2+的室温水溶液中,用模板-电沉积法在纳米孔阵列阳极氧化铝膜(AAM)模板中制备了高有序性的CdSe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纳米线阵列中的CdSe纳米线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直径,分别对应于使用的AAM模板的厚度和孔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谱(EDAX)结果表明,CdSe纳米线中Cd和Se的化学组成非常接近于1∶1,其结构为立方CdSe。另外,对模板-电沉积法制备CdSe纳米线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1 INTRODUCTION Silver and its compound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current and potential applica- tions in many areas[1, 2]. As a metal with the highest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silver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ble metals used in electrical industries in the last century. Several decades ago,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ilver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area seemed not so quick. The fear for some undesirable phenomena involving silver, like “electrochemi…  相似文献   
48.
使用填充三正辛胺(TOA)萃淋树脂的微型柱,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火焰子吸收法联用技术,对微量银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在1.0mol/L HCl介质中样品流速为8.1mL/min,采样60s,以0.25mol/L HCl-0.5mol/L硫脲洗脱。在30样/h的分析速度下,富集倍率为26倍,富集效率为26/min,消耗指数为0.31mL。线性范围为0-1000μg/L,检出限为1.2μg/L。银含量为50μg/L时,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对铅锌冶炼矿渣样液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91.1%-100.6%,并应用于测定光谱纯氧化镁中的微量银。  相似文献   
49.
Y2O3:Eu3+红色荧光粉由于色纯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和量子效率接近100%而广泛用于荧光灯和投影电视等方面.近年来,Y2O3:Eu3+的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与体相材料不同的发光特性[1~3].最近,有关Y2O3:Eu3+及其稀土化合物的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带一维材料的制备成为研究热点.Wu Changfeng等[4,5]利用表面活性剂合成了Y2O3 : Eu3+纳米管.激光格位选择激发测试结果表明,Eu3+在纳米管中占据3个不同的格位,其611 nm处的红色发光峰出现了宽化.He Yu等[6]采用水热法及退火处理制备出了Y2O3:Eu3+纳米带,发现Eu3+的发射峰不仅宽化,而且出现了625 nm的新峰.Li Yadong等[7~9]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的纳米线和纳米管,并探索了其形成机理,同时发现Y2O3S : yb3+,Er3+具有上转换的性质.  相似文献   
50.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Ag(Ⅰ)催化o-phen和K4Fe(CN)6的配位体取代反应与Luminol-Cu(CN)2-4的化学发光反应偶合测定痕量银的方法.方法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10-11~1×10-7g/mLAg,检出限为4×10-12g/mLAg,用于水样分析,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