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46篇
化学   85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RE(CH2SiMe3)3(THF)2和1.5 equiv.(C4H3NHCH2)2NCH3(1)反应合成得到含氮原子桥联吡咯基稀土金属双核配合物[η1∶η1∶η1-(C4H3NCH2)2NCH3]RE{μ-η5∶η5∶η1-(C4H3NCH2)2NCH3}RE[η1∶η1∶η1-(C4H3NCH2)2NCH3](THF)[RE=Y(2),Er(3),Yb(4)],所得配合物经过核磁共振、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2和4经单晶X-Ray进一步确认结构.同时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作为单一组分催化剂催化ε-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62.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丰富、廉价、无毒以及可再生的一碳资源,也是一种可用于聚合的绿色单体.基于CO2的聚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广泛报道的是CO2和环氧单体的聚合反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最近几年,一些CO2参与的新型聚合反应被陆续报道,这些工作大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从CO2到高分子材料的转变.第一个途径是先将CO2转化为可以聚合的单体,例如:内酯、环状碳酸酯和2,5-二呋喃甲酸等,再利用开环或者逐步聚合将单体转化为聚合物;另一个途径是直接以CO2为单体和其他类型单体共聚得到聚合物.这两种途径对于发展CO2参与的新型聚合反应,拓展CO2基聚合物种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按照CO2直接还是间接参与聚合反应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在CO2制备高分子材料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3.
64.
首次合成了离子液体支载稀土催化剂,并探讨了其催化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TC)均聚及其与ε-己内酯(ε-CL)的共聚,结果表明该新型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DTC的均聚及其与ε-CL的共聚.研究了不同稀土以及加料顺序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发现轻稀土的催化活性比重稀土高,其中离子液体支载La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而通过控制不同的加料顺序可以制备DTC和ε-CL的无规及嵌段共聚物.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5.
王征  蔺庆  张相龙  马宁  刘松 《分子催化》2021,35(2):178-187
γ-和δ-酮酸衍生物是最重要的双官能团生物质平台化合物之一,如何高效地催化这些酮酸类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单一精细化学品是当今研究的难点.我们综述了金属有机配合物均相催化氢化γ-和δ-酮酸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用于催化生产γ-和δ-羟基酸、酯、内酯、环醚等的均相催化剂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6.
建立了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同时分析消炎利胆片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的浓度、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对分离测定的影响。在由乙酸乙酯-SDS-正丁醇-3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9.5)(质量比为0.5∶0.6∶6.0∶92.9)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两种内酯在6 min内完成分离。该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样品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刘海灵  江焕峰  王玉刚  刘鹏 《有机化学》2005,25(11):1431-1433
γ-丁内酯出发, 首先发生醇解、氧化反应, 继而采用无溶剂法与硝基甲烷在KF/Al2O3催化下发生Henry反应, 再经湿Al2O3负载的CrO3氧化得到5-硝基-4-羰基戊酸乙酯, 最后在Pd/C催化下还原得到5-氨基乙酰丙酸. 各步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 IR, MS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8.
利用新手性源,5-(l-孟氧基)-3-氯-2(5H)-呋喃酮4与亲核试剂吗啉通过串联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般方法难以得到的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丙烷双内酯化合物C32H50O7NCl.其单晶为C32H50O7NCl(OC3H6)0.5,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 晶胞参数a = 17.149(3), b = 20.384(4), c = 10.831(2) , V = 3786.1(12) 3, Z = 4, Dc = 1.097 g/cm3, F(000) = 1352, μ= 0.144 mm-1; 射线类型为MoK?( = 0.71073 ?, 偏离因子R = 0.0755, wR = 0.1956, 独立衍射点3710个, 其中可观测点数2318个.分子中共有六个环, 12个手性中心, 3个六元环呈椅式构象, 两个五员内酯环呈信封式构象, 并分别与环丙烷形成[2.4]螺环和 [3.1.0] 稠环, 4个新生成的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为C(3)(S), C(4)(S), C(5)(R), C(8)(R).  相似文献   
69.
箭根薯属(Tacca)苦味成分的研究-箭根酮内酯A和B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仲良  王保德  陈民勤 《化学学报》1988,46(12):1201-1206
从裂果薯中分得三种新型甾族苦味成分, 通过光谱解析, 推定箭根酮内酯A和B的结构前者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并对鼠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道了十四个内酯型(包括脂肪和芳香类)冠醚的EIMS行为,借助于精确质量测定、联动扫描、去焦技术以及同位素氘标记,对它们的碎裂方式作了详尽的总结和讨论,对于其中十个化合物的FD谱图特点也作了相应的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