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7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3138篇
化学   7690篇
晶体学   249篇
力学   112篇
综合类   146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214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根据DTA实验测得的降温曲线上的放热峰,探讨了Bi-2223相高温超导体的昌过程及其温度特性曲线,相变的观特征与宏观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用热分析方法研究高温超导体结晶过程中相变的宏观特征及其规律,对实用化成材的热处理工艺技术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2.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Ⅱ,CuⅡ,ZnⅡ,并经元素分析、热谱、IR和摩尔电导表征.三者均为四配位的电中性配合物,热稳定性高于500K,易溶于DMF、DMSO和吡啶,可溶于乙腈和水.它们在DMF中于350nm和315nm附近显示出强的M-L荷移跃迁  相似文献   
93.
94.
Eu,Dy共掺杂SrAl2O4长余辉材料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化Al-Sr合金粉末水解制备SrAl2O4长余辉材料的前驱体,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Eu,Dy共掺杂的SrAl2O4长余辉材料,对其微观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中Al、Sr元素在微观状态下分布均匀,所制成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射主峰位于520nm附近,为典型的Eu2+离子4f5d-4f的特征发射,初始亮度达到18cd/m2,余辉时间长达46h。  相似文献   
95.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CuN(N=80、140、216、312、408、500、628和736)纳米团簇在热化和冷凝过程中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模型采用的是Johnson的EAM作用势.模拟结果表明:铜团簇的熔点和凝固。点随其尺寸线性增加,并逐渐向大块晶体靠拢;所有团簇的凝固。羔都低于熔点,出现凝固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在熔点和凝固点附近,团簇都具有负热容特性,负热容是由相变前后团簇内部结构突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新显色剂DBM-偶氮二溴羧与锶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0.12mol·L~(-1)磷酸介质中,试剂与锶发生显色反应,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络合比为1:1,摩尔吸光系数为4.75×10~4,锶量在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三倍于锶量的钡不干扰测定,可快速测定炼钢除氧剂和铝合金中的锶。  相似文献   
97.
测量了预结厚膜在不同压力下的密度,用SEM观测了三次烧结扣揭去银的银夹板厚膜、银包套厚膜的厚度和表面、横截面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厚膜的临界电流密度比单晶中的临界电流密度低两个量级的原因可能是;在制备过程中粉末内存在的空气,在烧结时产生的空洞而导致厚膜的织构和晶粒间的连接变差,提出了降低空洞、提高厚膜临界电流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99.
对名义组份为(Bi_(1-x),M_x)Sr_2YCu_2O_y(x=0.6—0.7)的样品,当M=Cd,Ni和Zn时合成了Bi-1212相材料,实验发现Cd占据Bi位,可以稳定单BiO层,高压氧下退火,在32K出现超导转变,而Zn和Ni进入CuO平面,占据Cu位,破坏了材料的超导电性。用Cd稳定单BiO层还能够合成Bi-1222相化合物,它的固溶范围比Bi-1212大,对这一现像进行了结构上的分析。在不同氧压退火处理下的Bi-1222相样品,电阻随氧压增大而变小,但在4.2K以上未观察到超导转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0.
CuO—ZnO/Al2O3—TiO2催化剂中TiO2的结构和电子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  杨锡尧 《分子催化》1993,7(6):418-424
采用XPS,XRD,TPR,TPD和指标反应等方法研究了TiO_2在负载型CuO-ZnO/Al_2O_3-TiO_2催化剂中所起的作用.发现TiO_2起双重作用,即结构效应和电子效应,TiO_2的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它改善了CuO在载体上的分布.TiO_2的电子效应表现为它对Cu~0具有吸电子的作用,从而削弱了Cu和S之间的吸附力,使S容易脱除.另外,部分还原形成的Ti~(3+)具有促进CuS中的Cu~(2+)还原为Cu~0的能力,TiO_2的上述效应的综合结果使催化剂的抗硫中毒性能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