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9篇 |
免费 | 577篇 |
国内免费 | 205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22篇 |
晶体学 | 158篇 |
力学 | 50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数学 | 32篇 |
物理学 | 17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305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224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50篇 |
1995年 | 278篇 |
1994年 | 157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191篇 |
1991年 | 176篇 |
1990年 | 166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2.
采用基于火炮加载的三样品精细波剖面对比测量,研究了晶向效应对铁弹-塑性转变及体心立方结构(bcc,α相)至六角密排结构(hcp,ε相)相变特性的影响.观测到单晶铁异常的弹-塑性转变行为,这与基于位错密度描述的黏塑性本构模型计算结果相符,对应的Hugoniot弹性极限δ_(HEL)均大于6 GPa,且具有晶向相关性,即δ(111)/(HEL)δ(110)/(HEL)δ(100)/(HEL);系统获取了相变起始压力P_(PT)晶向相关性的实验数据,[100],[110]和[111]晶向的PPT实测值分别为13.89±0.57 GPa,14.53±0.53 GPa,16.05±0.67 GPa,其变化规律与非平衡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相符.上述结果揭示出冲击压缩下单晶铁存在塑性与相变微观机理的强耦合,为完善用于冲击实验描述的相场动力学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43.
采用金属银辅助化学刻蚀法在制绒的硅片表面刻蚀纳米孔形成微纳米双层结构,以期获得高吸收率的太阳能电池用黑硅材料.鉴于微纳米结构会在晶硅表面引入大量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黑硅太阳电池表面制备了BiFeO_3/ITO复合膜,并对其表面性能和优化效果进行了探索.实验制备的具有微纳米双层结构的黑硅纳米线长约180—320 nm,在300—1000 nm波长范围内入射光反射率均在5%以下.沉积BiFeO_3/ITO复合薄膜后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反射率略有提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采用BiFeO_3/ITO复合膜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分别由最初的0.61 V和28.42 mA/cm~2提升至0.68 V和34.57 mA/cm~2,相应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13.3%上升至16.8%.电池综合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沉积BiFeO_3/ITO复合膜提高了电池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从而增强了黑硅太阳电池短波区域的光谱响应,表明具有自发极化性能的BiFeO_3薄膜对黑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性能可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给出利用光泵磁共振曲线测量氢原子密度的实验.在我们的实验中,当射频源放电功率一定时,在25~61℃的泡温范围内测量到9.2×1011~1.6×1011(原子/厘米3)的氢原子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当放电功率一定时,氢原子密度随泡温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