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7篇
  免费   3982篇
  国内免费   8883篇
化学   13536篇
晶体学   739篇
力学   1025篇
综合类   311篇
数学   328篇
物理学   8653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653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766篇
  2014年   1523篇
  2013年   1350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240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261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1201篇
  2005年   1167篇
  2004年   1044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Gd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2O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2O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M凝胶仅在8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Gd2O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30nm左右。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2O3:Eu纳米晶在269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基本相同;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9nm,移动了约14nm;猝灭浓度从体材料的6%提高到8%。  相似文献   
102.
在 1,10 -邻菲罗啉显色体系中 ,引入二阶导数光谱 -峰面积积分技术 ,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铁 ( )和钴 ( )的新方法。该法可有效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对铁和钴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εFe5 .4 5× 10 6 L·mol-1·cm-1,εCo 1.1× 10 4 L· mol-1· cm-1;铁含量在 0 .0— 8.5 μg·m L-1,钴含量在 0 .0— 7.3μg· m 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可用于芦荟中铁和钴的同时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3.
The pituitary of the B6C3F1 hybrid strain mice were irradiated with 0.05 Gy of ^60Co γ-ray as the pre-exposure dose (D1), and were then irradiated with 2 Gy of ^60Co γ-ray as challenging irradiation dose (D2) at 4h after per-exposure. Body weight and serum growth hormone (GH) were measured at 35th day after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rradiation of mouse testes with 2 Gy of ^60Co γ-ray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mousebody weight and level of serum GH (Table). Pre-exposure with a low-dose (0.05 Gy) of ^60Co γ-ray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reductions of mouse body weight and level of serum GH induced by subsequent a high-dose (2 Gy) irradiation (Table).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low-dose ionizing irradiation can induce adaptive responses to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ituitary by subsequent high-dose exposure.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二维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短脉冲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电磁类孤立子的产生和时空演化过程。通过分析电磁场与等离子体波的非线性能量交换和激光场的频率谱结构等,给出了电磁类孤立子形成的基本物理图像,讨论了等离子体参数对电磁类孤立子形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类孤立子的形成是由于局部电磁波振荡频率减小至等离子体频率引起的,初始等离子体密度越高越容易形成空间局域结构。  相似文献   
105.
闵乃本 《物理》2003,32(9):622-623
光阴似箭 ,流年如水 ,不知不觉中 ,我的老师冯端教授 ,今年迎来了他的 80华诞 .屈指数来 ,冯先生已在科学事业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近 6 0个春秋 ,至今仍然笔耕不辍 ,主持撰写《凝聚态物理学》专著 .他是一位才思敏捷 ,治学严谨 ,融会贯通的学者 ,是一位诲人不倦 ,能凝心聚力的学术领导人 ,是一位中国黄土地上成长起来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物理学家 ,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物理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博览群书 ,积健为雄冯先生 ,祖籍浙江绍兴 ,192 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门第 ,父亲冯祖培 ,长诗词 ,工书法 .兄姐四人 ,长兄冯焕 ,在美国获博士…  相似文献   
106.
 威利鲍德·詹特切克(WillibaldJentschke),是位于汉堡附近的德国粒子物理实验室DESY的创立者,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前负责人,他过完90岁生日之后,于2002年3月11日逝世。詹特切克1911年生于维也纳,24岁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在维也纳一直工作到1951年,然后他到了伊利诺斯州的恩巴拉大学,任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负责人。1955年,当汉堡大学让詹特切克负责实验物理学研究时,他申请基金在德国建立现代的核物理研究设施。  相似文献   
107.
纳米流体介质导热机理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华清  奚同庚  王锦昌 《物理学报》2003,52(6):1444-1449
纳米流体导热行为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结合纳米流体的特点和微尺度传热学原理,研究了 热流在纳米颗粒内波动式及非限域的热传导特性、纳米颗粒在悬浮液内的布朗运动、颗粒- 液体界面上液膜层原子的有规则排列、以及纳米颗粒的团簇形成及移动等四方面因素对纳米 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导热  相似文献   
108.
单粒子势模型下价核子的密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实验事实,利用单粒子势模型,计算了一些核态外层价核子的密度分布.计算给出了价核子在核外部分布的概率和贡献,以此作为晕核态的判断标准.通过研究均方根半径随结合能变化的规律,指出了晕核态存在的条件,尤其是质子晕核态存在的条件.这些对判断和寻找晕核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单粒子势模型 价核子 密度分布 中子晕核态 质子晕核态  相似文献   
109.
偏滤器靶板磁预鞘层边界的离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偏滤器等离子体条件下磁预鞘层边界离子流和预鞘层宽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粒子碰撞对预鞘层边界离子流的影响。由于粒子碰撞对离子的驱动效益,预鞘层边界离子流速度随着预鞘层宽度的增加而减少;只有当预鞘层宽度趋于零时,边界离子流沿磁力线的速度才趋近于离子声速。在固定预鞘层宽度的条件下,计算了预鞘层边界离子流速度与碰撞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0.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nanostructured γ-Ni-28Fe alloy(n-Ni-Fe)(grain size d-30nm),synthesized by the mechno-chemical method,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300K to 670K.An internal friction peak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order phase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620K,which corresponds to a broad exothermic process revealed by using DSC.Theses results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from the disordering to the ordering transition in the n-Ni-Fe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