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2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317篇
物理学   7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章结合声阵列在智能雷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用立体五元声阵列对声目标进行定位,将智能雷中用于预警的传感器也参与到定位阵列中来,这样就在不增加传感器的条件下实现了市体阵列对声目标的定位。文章推导了定位公式和误差公式,并对结果进行仿真分析,与平面阵相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精度还降低了声阵列的盲区。  相似文献   
22.
一般增长曲线模型参数阵的BLU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胜华  何灿芝 《数学杂志》1998,18(4):439-444
考虑一般增长曲线模型:Y=X1BX2+εE(Vec(ε))=0V(Vec(ε))=σ2VIn(V0)本文对任一可估函数KBL给出了它的BLU估计(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并得到了方差σ2的一个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23.
李鹏  张学刚  车树伟  曹峰 《声学学报》2023,(6):1128-1141
提出基于波数能量频域扩展特征的水面水下目标分辨方法,通过模态域波束形成计算频率波数谱,并根据环境信息建立目标深度与波数扩展差异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此作为判决模型实现目标深度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目标方位预估不准时依然稳健。通过SWellEx-96数据和大连海域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海上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32 m水平阵纵向有效孔径、100~800 Hz处理频段条件下,初步具备了水面水下目标分辨能力,且水面目标波数扩展特征高出水下目标10°左右,两类目标差异明显。从声传播特性的角度,所提方法为解决目标深度辨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针对利用机会运动声源的反演问题,提出一种对水平阵的非相干波束输出进行重构并获得海底声学参数的反演方法。不同于匹配场反演,该方法利用了声场的平滑平均原理,并且将衰减简正波的影响比例提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匹配场反演对海底衰减系数更加敏感并且对声源的空间位置误差更加宽容。实验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在30~160 Hz频率范围内海底衰减系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0.34±0.18) f^(1.59±0.27)dB/m(f的单位是kHz),并且给出了由反演出的参数计算的传播损失曲线与实验的声传播损失数据的比较,所提方法比匹配场反演方法更准确地表征了声场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25.
为获得10 km/s左右的超高速发射能力,以内爆发射器为研究对象,利用AUTODYN 2D软件对口径为8 mm的内爆发射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典型状态下的弹丸发射速度。研制了口径为8 mm的内爆发射器,并在压缩管中填充5 MPa氦气进行实验,分别获得了0.55 g铝合金弹丸7.95 km/s和0.37 g镁合金弹丸10.28 km/s的发射速度,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的速度偏差分别为15.3%和3.7%。结果表明,设计的内爆发射器具备10 km/s发射能力,满足空间碎片撞击和防护研究的超高速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26.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是中微子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内部真空的薄壳结构,排列在深水中工作,若一个PMT被压溃会产生内爆冲击波,会引起周围PMT发生殉爆。针对PMT内爆,建立了PMT内爆数值计算简化模型,并将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面积折减等效模型的PMT内爆计算方法,通过等效模型分析了防护装置破口面积对PMT内爆的影响,得出随着防护装置破口面积的减小,水流碰撞发生PMT内爆的时刻相应提前,内爆产生的冲击波脉宽基本保持不变,冲击波压力峰值明显减小。该研究有利于找到有效的PMT内爆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27.
讨论了T-IPH/Geo/1/N有限排队,其中T-IPH表示可数状态吸收生灭链吸收时间的分布.对该排队模型,用有限位相拟生灭(QBD)过程进行建模.首先得到了计算该QBD过程率阵非零元素的迭代公式;其次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T-IPH/Geo/1/N排队平稳队长以及等待时间分布的公式.  相似文献   
28.
在神光Ⅲ主机装置上,利用已经建成的两个激光束组,开展了激光间接驱动内爆物理磨合实验,是神光Ⅲ主机装置首次出中子实验。实验采用1400μm×2100μm黑腔,500μm的塑料靶丸充1 MPa的DD燃料,激光从黑腔两端55°注入。实验获得的最高中子产额为9.7×108。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黑腔的耦合效率约为50%;使用的黑腔偏长,靶丸被压缩为"薄饼形";中子产额和激光能量正相关;中子发射峰值时刻主要依赖于烧蚀层厚度。  相似文献   
29.
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利用辐射烧蚀驱动靶丸球形内爆,在减速阶段将内爆动能转化成热斑内能,同时压缩燃料,达到点火条件,实现聚变点火。根据目前认识,影响内爆压缩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内爆对称性、燃料熵增因子、内爆速度和混合。内爆物理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展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实验表征方法,获取这些影响因素随靶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实验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内爆性能的目的。为此,在内爆对称性方面,开展了Bi球自发光实验,用于研究点火脉冲前2ns驱动不对称性;在内爆速度方面,开展了球面弯晶单能流线实验,测量得到内爆速度和剩余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混合方面,开展了内壳层示踪涂层内爆混合实验,测量得到环形发光图像。为考察综合内爆性能,在神光Ⅱ和神光Ⅲ原型装置上开展了DT内爆实验,获得了中子产额随初始靶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铜活化诊断氘氚中子产额的测量原理,分析了62 Cu和64 Cu两种活化核素在符合测量中的贡献。针对不同范围内的中子产额测量,提出了系统灵敏度相对标定法和64 Cu活化核标定法。通过添加中子屏蔽锥测量了标定场所散射中子影响。计算评估了63 Cu(n,γ)64 Cu反应过程对活化测量的影响。在神光Ⅲ主机装置上,利用该系统测量了直接驱动氘氚中子产额。实验结果表明:氘氚中子产额在109~1013范围采用相对标定方法较为合适,64 Cu活化核的标定方法适用于1012~1016范围内产额测量。标定场所散射中子对灵敏度标定因子影响约0.4%。63 Cu俘获辐射反应在64 Cu活化核标定中贡献小于1%。目前神光Ⅲ主机装置直接驱动氘氚中子产额约8×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