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1257篇
  国内免费   3785篇
化学   6071篇
晶体学   128篇
力学   454篇
综合类   101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258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梁楚欣  刘峥  韩佳星  郭晨语  张淑芬 《化学通报》2018,81(11):1006-1014
以噻吩-2,5-二羧酸为主要配体,借助第二配体----4,4-联吡啶或者邻菲罗啉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三种MOFs材料,分别是[Cd (tdc) (bpy)]n、[Zn (tdc) (bpy)]n、[Co (tdc) (phen)]n。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三种MOFs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三种MOFs材料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和MOFs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种MOFs材料比配体更好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制备的[Co (tdc) (phen)]n修饰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溶液和含1.0mmol/L NaNO2的pH = 5 PBS溶液,均比裸玻碳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循环伏安响应,有望作为修饰剂应用于修饰玻碳电极中。  相似文献   
992.
李志敏  乔宇  车广波 《化学通报》2018,81(4):297-302,348
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化MOFs,其兼具MOFs的高比表面积、孔道易调控及氨基的可后处理修饰的性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功能基团的转化,从而制得新型的功能化MOFs,在气体存储、药物载体、选择性吸附气体小分子和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开发氨基功能化的MOFs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基功能化MOFs在催化和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氨基功能化MOFs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鲁鸿  刘金宇  李红玉  许鹏飞 《化学学报》2018,76(11):831-837
近年来,氮杂环卡宾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共催化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氮杂环卡宾通过与Lewis酸、Brønsted酸、Brønsted碱、氢键等不同催化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惰性底物的活性和催化体系的立体控制能力,该策略已经成为复杂手性分子骨架合成的重要工具.相对而言,由于氮杂环卡宾与过渡金属的强配位能力,其与过渡金属共催化反应依旧是氮杂环卡宾在共催化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挑战性工作.目前,氮杂环卡宾在与钯、铜和钌的共催化反应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配体和反应体系中碱性强弱的调控,可以有效实现氮杂环卡宾与过渡金属配位的可控调节,避免催化剂失活的同时提升反应体系催化活性.这一策略已经被成功用于一些活性分子骨架构建.本文将对该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94.
MOCVD方法在Ti/Si(111)模板上生长ZnO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常压MOCVD方法在Ti/Si(111)模板上生长了氧化锌(ZnO)薄膜,使用二乙基锌为Zn源,去离子水为O源。Si衬底上的Ti薄层采用电子束蒸发台蒸发,然后低温生长缓冲层并在高温下进行重结晶,接着在680%进行ZnO薄膜的生长。采用粉末衍射法、双晶X射线衍射及光致发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取向、结晶性能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本文制备了高度择优取向和良好发光性能的ZnO薄膜。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一个简捷的芳香醛的烯丙基化反应的新体系. 通过使用新型的金属双核烯丙基锡试剂(含有Sn—M键, M=Mn或Fe)与醛在二氯甲烷中反应, 无需使用任何辅助试剂, 直接得到较高产率(42%~98%)的高烯丙基醇. 实验结果证明过渡金属基团及M—Sn键具有相当高的活化锡原子上的烯丙基基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有机化学》2008,28(8)
乙烯基环丙烷(vcp)是过渡金属催化的环化反应中常用的一类底物,经常作为五碳合成子参与[5+2],[5+2+1],[(5+2)+1]等环加成反应.然而,VCP作为三碳合成子参与的[3+x]类环加成反应却鲜有报道.文献报道,仅当VCP上带有吸电子活化基团时才能发生自由基历程的或Pd(Ⅱ)-催化的[3+2]反应,使非活化的VCP作为三碳组分参与[3+x]类环加成反应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7.
雷爱文 《有机化学》2008,28(10):1846-1846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许多有机含氮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 不少药物、染料等也是有机含氮化合物. 过渡金属催化的 碳—氮偶联反应是金属有机化学的一类重要反应, 多年来一直被有机化学家们关注和研究. 但是, 目前以R1R2N+作为合成子与金属试剂进行亲电氨基化反应的报道却少之又少. 并且, 如何使反应的条件更加温和, 底物的适用范围更宽广也是碳氮成键长期存在的挑战性问题.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绿色催化研究所的雷爱文等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碳氮偶联的方法, 即以CuCl为金属催化剂, 不需要配体, 在室温下即可进行氯代酰胺对芳基硼酸的亲电氨化反应. 并且基于这种方法的特点和优越性, 该体系可以同时兼容溴、碘卤代官能团, 这是一些经典方法很难实现的. 因此, 本方法作为对以往一些碳氮偶联反应的补充, 完善了碳氮成键的方法学, 利用本方法可以合成出一些通常方法很难合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8.
以曙红Y(Eosin Y)为探针,采用竞争结合法考查了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及其相关的金属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在中性环境中,曙红Y的吸收光谱随着BSA的加入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曙红Y与BSA之间的结合以静电作用为主,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曙红Y与BSA结合后,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的加入可以破坏这种结合,曙红Y部分游离出来,其吸收值恢复,说明药物可以同样的方式结合到BSA上,抢占曙红Y在BSA上的结合位点。将药物转化为金属配合物后,与血清蛋白的亲和程度更强,铜(Ⅱ)的配合物最为突出,推测将非甾体抗炎药转化为铜配合物后,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999.
Three new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 polyoxotungstates [Cu(2,2'-bpy)2]5[α-PW11.5Cu0.5O40]·2H2O 1, [Co(2,2'-bpy)2(N3)2]4H3[α-PW12O40]·3H2O 2 and [Cu(2,2'-bpy)2(4,4'-bpy)]2[α-GeW12O40]-4H2O 3 (2,2'-bpy = 2,2'-bipyridine, 4,4'-bpy = 4,4'-bipyridine) have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1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na21 with a = 27.847(3), b = 21.597(2), c = 20.1179(19)A, V= 12099(2)A^3, Z= 4, GOF= 1.038, R = 0.0427 and wR = 0.1035; 2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2.31150(10), b = 16.1954(4), c = 19.36290(10)A, α = 99.366(11), β =105.168(8), γ = 111.836(8)°, V = 3309.98(9)A3, Z = l, GOF = 1.024, R = 0.0739 and wR = 0.2216; and 3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12.858(4), b = 20.943(6), c = 15.598(5)A, β = 102.338(5)°, V= 4103(2)A3, Z = 2, GOF = 1.026, R = 0.0557 and wR = 0.1316. The 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1-3 are that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 all consist of a saturated a-Keggin polyoxoanion and several discrete metal-organic moieties. Intriguingly, 2 and 3 are composed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moieties with two mixed ligands.  相似文献   
1000.
A new compound Na3H3[Co(en)3]2[Co4(H2O)2(PW9O34)2]·11H2O 1 (en = ethylenediam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TG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Crystal data: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1c, a = 26.336(5), b = 18.135(2), c = 22.751(4)A, β = 123.039(7)° and Z = 4. X-ray crystallographic study on compound 1 reveals that it includes a Weakley-type sandwich polyoxoanion [Co4(H2O)2(PW9O34)2]^10-, two complex ions [Co(en)3]^2+, three Na^+ ions (one Na(1) and two Na(2)), and eleven crystallographic water molecules. The sandwich polyoxoanions are linked by Na2 to form 2D layers parallel to the (100) plane, and these layers are further connected by Nal along the α-axis to generate a 3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