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化学   3005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200篇
物理学   3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合成了荧光试剂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在NH4Cl-NH3·H2O缓冲溶液介质中,铅离子能使其荧光强度增强,荧光增强的程度随铅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铅离子的直接荧光分析方法.并研究此试剂与铅荧光反应的最佳条件,在λex/λem=386/502nm处,铅离子含量在0.0-200.0μg·L-1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62μg·L-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用于蓄电池废水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一致,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2.
反应型三元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邻菲咯啉为第一配体 ,顺丁烯二酸酐、丙烯腈、十一烯酸、油酸和亚油酸为活性第二配体 ,合成了 5种新的反应型三元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 ,EDTA配位滴定分析 ,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 ,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5种新的反应型三元配合物与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相比发光强度大大提高 ,反应型配体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为 :亚油酸 >油酸 >丙烯腈 >顺丁烯二酸酐 >十一烯酸。且配合物中引入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的活性第二配体 ,为合成具有优异发光性妮的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功能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配合物[(Eu1-xPrx)(DPSO)(phen)3(ClO4)2]ClO4*nH2O(x=0.000~0.200, DPSO为二苯亚砜, phen为邻菲罗啉, n=1, 2, 3, 4, 5, 6). 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 摩尔电导, IR光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本身不发光的Pr3+对Eu3+的发光产生较大影响, 当Pr3+的掺入量为0.001 mol时, 可使Eu3+的发光强度提高到200%以上,随着Pr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先敏化后猝灭.Eu3+在配合物中所处的格位对称性低,无对称中心.  相似文献   
54.
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中草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苯甲酸具有很弱的荧光,在Co2+的催化下,过氧化氢能氧化苯甲酸发出强的荧光。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H, 使产物的生成量减少, 从而使溶液的荧光增加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草药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催化动力学荧光新体系。当中草药的浓度为4.0 mg(干重)·mL-1时,测得紫花地丁、苍术和赤芍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0.8%,40.1%和94.3%。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5.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6.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铁的溶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铁的溶出率,研究了不同溶剂对铁的溶出率的影响。检测波长510nm,在0.1—6μg·mL-1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13.7μg·L-1,方法回收率为96.1%—102.3%,精密度为0.38%—2.31%。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水、不同浓度乙醇、不同浓度盐酸作溶剂,灰化后再用水提取铁的溶出率最高,达到44.0%,直接用酸、水、乙醇作溶剂,溶出率依次降低。本法简便、易行,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7.
邻羟基苯基荧光酮荧光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条件,在pH 7.90的BR缓冲溶液中,o-HPF与BSA作用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依据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外加BSA量的关系建立了定量测定BS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实验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较高,测定BSA线性范围为1.32~18.54μg·mL-1,回归方程为△F=431.51c(10-7 mol·L-1) 457.78,相关系数,r=0.997.测定方法中重金属离子如Pb(Ⅱ)等对BSA测定允许量较低,其他物质的存在对BSA的测定干扰较小.通过对o-HPF与BSA作用荧光猝灭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常数计算,讨论了o-HPF与BSA的作用机理,表明o-HPF与BS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引力的非共价作用,BSA对o-HPF荧光猝灭为分子间形成了结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58.
2,2'-联吡啶(bipy)、邻氨基苯基苯甲酸(HL)与稀土离子(RE=Tb,Eu,Sm,Nd)合成了固体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确定和表征,并对TbL3和TbL3·bipy·3H2O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讨论.TbL3·bipy·3H2O的荧光强度比TbL3的荧光强度强.  相似文献   
59.
稀土、2-羟基-3-萘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稀土离子(RE=Tb,Eu,Sm,Nd)与2-羟基-3-萘甲酸(HL)、邻菲咯啉(phen)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4·phen2·Na·H2O。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谱学性质并推测出羧基(—COO—) 与稀土离子和钠离子属于桥式配位, 形成了链状结构的化合物。其中钠离子和稀土离子分别为六配位和八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60.
测定了二个顺磁性化合物(Ph_1P)[V_2(mp)_6](Ⅰ)和(Ph_4P)_2[NaV(mp)_3 (MeCN)(MeOH)](Ⅱ)(H_2mp=邻巯基苯酚,o-HO_1C_6H_4SH)的固态和/或溶液中的顺磁波谱。(Ⅰ)的77K固态谱及(Ⅱ)的室温固态谱均经模拟计算,认为它们的钒原子处在S=l/2的Ⅰ=7/2状态,(Ⅱ)的低温(77K)溶液谱(乙腈)与Ⅱ的固态谱相同,均有特征的八条精细结构,认为非配对电子基本上定域在钒原子的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