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7篇
  免费   1918篇
  国内免费   2208篇
化学   3250篇
晶体学   112篇
力学   109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430篇
物理学   645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泰春  王玉芝 《计算物理》1987,4(2):189-196
本文推导了在低空核爆炸的条件下,瞬发γ光子在源区中产生的电流和电场的近似解析公式,从这些解析公式给出的计算结果可看出,电场的前沿、陡度、峰值数值和半宽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弹体释放的瞬发γ光子的强度和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82.
 大爆炸宇宙论的产生,得益于天文学家们三个主要观测结果。第一个,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个观测结果是:1929年,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的主要成分--与我们的银河系相类似的星系,象宇宙弹片一样在巨大爆炸后正彼此逃离开。如果宇宙正在膨胀,一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它的过去必定是非常小的。这要求必须将某个瞬间作为宇宙诞生的时刻,即膨胀开始之时,哈勃的发现是真正重要的发现,尽管宇宙已非常古老了,但它不会无限早地存在着。可以想象,膨胀倒转回去,象电影倒过来放映一样,天文学家们据此推断,宇宙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第二个观测结果是所谓“宇宙背景辐射”--大爆炸火球冷却以后余辉的存在,它支持了大爆炸理论。令人惊讶的是,在大爆炸事件发生150亿年之后,这种宇宙背景辐射仍充满空间的每个空隙。  相似文献   
83.
发展了一种非接触式稀土荧光自参比温度传感器,即将有机稀土配合物K[Yb(Az)4]包埋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并附着在洁净的石英片上制备得到了温度传感薄膜Yb@PSMM。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Yb3+的荧光发射光谱,利用其在近红外波段荧光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开发了一种比率型稀土荧光温度传感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不同温度下Yb3+的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随温度的变化,结合在不同温度下Yb3+的核外电子在外层Stark劈裂亚能级上的分布符合Boltzmann分布律的特点,利用其近红外荧光发射光谱中900 nm~990 nm波长范围内与990~1 150 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峰面积比的自然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呈现的线性关系作为温度测量的标准曲线,实现了-195~105 ℃范围内的温度精确测量。经考察,该发光温度传感器在0 ℃附近的温度测量分辨率达到了0.1 ℃。与已报道的发光温度传感器相比,提出的新型温度传感器具有如下几个优势:其一,所选用的发光材料的Stokes位移大于500 nm,有效地避免了环境背景干扰;其二,由于采用荧光积分峰面积而非荧光强度作为考察对象,大大减小了测量中由于仪器或测量次数较少引入的随机误差;其三,采用同一发光材料的荧光发射光谱中两个荧光峰面积的比值,相当于在体系中引入了自参比,有效避免了由于荧光材料的浓度、几何构型以及光源强度等外界因素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其四,利用稀土发光材料作为温度传感材料,可以利用其荧光寿命长、单色性好、强度高的特点;其五,温度传感膜本身不溶于水,也不在水中扩散,便于直接测量原位温度变化;其六,Yb3+的发光位于900~1 150 nm的近红外波长范围,而这个波段的荧光具有较好的穿透性使得该温度传感器有望在复杂体系的温度传感、成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测量的装置中,通过调整光路使得辐照在样品上的入射光斑大小仅约为1 mm2,并将Yb@PSMM固体膜样品的放置方向与入射激发光的夹角设置为225°,从而规避了入射光源的反射光对检测器的影响,而具有较好穿透能力的近红外荧光几乎不受影响,从而进一步确保了该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给出了逃逸电子在孔拦上轰击出的硬X射线能谱及其辐射强度,描述了硬X射线闪烁谱还原成能谱的分析处理法,并对NaI(T1)探测器的绝对光峰效率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85.
A two-dimensional photon counting imaging detector based on a Vernier position sensitive anode is reported. The decode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a two-dimensional Vernier anod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 photon counting imaging system was built based on a Vernier anode. The image of very weak optical radiation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image processing in a period of integration time. The resolution is superior to 100 μm according to the resolution test. The detector may realize the imaging of very weak particle flow of high-energy photons, electrons and ions, so it can be used for high-energy physic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spectral measurement and bio-luminescenc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8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对称全反射壁的光子晶体分插复用器,与其他类型的光子晶体复用器相比,无需对介质柱进行复杂的调节即可实现100%上/下载,方便实际制造.提出的理论模型与基于二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的数值实验相当吻合,显示出这种器件具有优良的上/下载性能.  相似文献   
87.
混合纤芯光子晶体光纤超平坦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3,他引:2  
利用平面波展开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种具有混合纤芯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结构参量,这种新型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在通信窗口1.55 μm 附近可以获得带宽超过800 nm的超平坦色散区域(色散曲线的变化范围不超过 ±0.6 ps·km-1·nm-1).  相似文献   
88.
为了分析锥形光纤中光子流的传输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采用了蒙特卡罗算法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大量光子经过锥形光纤后的光子分布图.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锥形光纤的大量光子集中在探测器中心,到达探测器某一位置的光子数随着该位置到探测器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锥形光纤锥度比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锥形光纤长度,光强度随着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但通过锥形光纤的光子分布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对锥形光纤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系数与其结构参量及光波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8,他引:6  
李春雷  盛秋琴 《光子学报》2006,35(5):734-737
推导计算了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的非线性系数与其两个几何结构参量:包层空气孔半径和空气孔间距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输入光波长为1550 nm处,非线性系数与这两个结构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的非线性系数随输入光波长变化的曲线,分析了短波处高非线性系数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这一特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0.
使用光学分束器和单光子源,利用单光子态和真空态制备出了纠缠单光子态.利用光学分束器作用和单光子探测,实现了三个通讯伙伴之间的纠缠转移.提出了一个关于纠缠单光子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在这个方案中,被传送的是一个未知的单光子纠缠态.通讯双方使用的量子信道是两个单光子纠缠态.通过使用分束器作用和对输出态进行光子测量以及在经典信息的帮助下,纠缠转移和量子隐形传态的过程被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