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1278篇
  国内免费   801篇
化学   881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118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80篇
物理学   374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经测量与分析得出,CaF2∶Dy受X射线辐照后在25~290K及300~670K范围内有76、84、137、170、349、363、388、414、437、465K等热释光(TL)峰,各峰均含4个窄发光带,其中心波长分别为480、575、675及775nm。由X射线激发导致的辐射致发光(RL)谱中除上述4个窄带外在较短波长处还有宽带出现。由对发光曲线的分析中得出的动力学参数值推测,窄带发光可能是由较为邻近的空穴-Dy2+贯穿势垒复合而形成,而宽带则可能是激子或自俘激子发光。380K以下的TL峰在室温下很不稳定,可见光对上述各TL发光都有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弯管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数值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塑性极限分析数值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多组载荷联合作用下弯管结构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为了克服塑性极限上限分析中目标函数非线性非光滑所导致的数值困难,提出了一种弯管结构塑性极限上限分析的无搜索优化迭代算法;采用一种改进的弯管单元并利用加载路径的径向射求解方案处理多组载荷系统。通过对典型弯管结构进行塑性极限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3.
γ噪Blazar天体的γ射线和近红外光辐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29个有γ噪的Blazar天体(其中有16个BL Lac天体和13个平谱射电类星体)的近红外流量密度和γ射线流量密度,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23个天体中的γ射线流量密度和近红外流量密度在低态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在高态时有弱的相关性.2)在29个天体中,有6个天体只有一个观测数据点,将其认为是高态时,γ射线流量密度与近红外光流量密度之间有弱相关性,而认为是低态时有强相关性.3)29个源的γ射线流量密度与X射线流量密度在低态时有相关性,但是γ射线流量与光学流量密度,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密度均没有相关性.4)在16个BL Lac天体中γ射线流量与近红外光流量不论在高态还是低态都有相关性,而13个平谱射电类星体没有相关性.讨论了γ噪Blazar天体的γ射线辐射机制,认为γ射线的辐射机制主要是同步自康普顿散射.而逆康普顿散射来自绕中心核且温度约为2000K的尘埃,这些尘埃的区域大约有r=3pc,聚束的相对论电子也可能是这种尘埃模型辐射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平谱射电类星体和BL Lac天体的γ辐射机制可能有些不同. 关键词: Blazar天体 星系γ射线观测辐射机制 非热辐射  相似文献   
954.
初本莉  陶冶等 《发光学报》2001,22(3):263-267
本文报道了Ln7O6(BO3)(PO4)2:Eu(Ln=La,Gd,Y)在UVU-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O^2-电荷迁移带,随着La^3 ,Gd^3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Eu^3 -O^2-电荷迁移带的重心位置逐渐向高能量方向移动,Gd7O6(BO3)(PO4)2:Eu和Y7O6(BO3)(PO4)2:Eu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与Eu^3 -O^2-电荷迁移带位于紫外区的吸收的比值要高于在La7O6(BO3)(PO4)2:Eu中的这个比值,激发能可被基质吸收,传递给激活剂离子,得到Eu^3 的红光发射,在Gd7O6(BO3)(PO4)2:Eu中,^5D0→^7F1的发射强度较强,在Y7O6(BO3)(PO4)2:Eu中,^5D0→^7F2和^5D0→^7F3的跃迁较强。  相似文献   
955.
 1999年,中国政府严正宣布:中国早已掌握了中子弹技术且拥有了自己的中子弹。此消息极大地震撼了世界各国,也有力地回击了个别国家对我国所掌握的核技术的恶毒攻击。我国国防科技人员几十年的心血铸就的神秘杀手──中子弹,它到底为何物呢?让我们掀开它的面纱来看看。 一、中子弹的概述及特点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了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一种特殊的小当量战术核武器,它是在小型氢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和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弹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早期核辐射效应强。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杀伤和破坏力极强的核武器,这样的武器会毁灭对方,但对使用者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956.
 (续前)1961年霍夫斯塔特(RobertHofstadter,1915-1990)因开创电子与原子核散射方面的研究并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概貌,穆斯堡尔(RudolfLudwigMossbauer,1929一)因研究y辐射的共振吸收并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穆斯堡尔效应,共同分享了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50年开始,霍夫斯塔特就利用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提供的高能电子轰击金、铅、铝和被等原子核靶,然后按照电子的能量以及它们偏离入射方向的角度把电子进行分类,从而描绘出核内核子电荷分布的图像,进而得到原子核结构的概貌。  相似文献   
957.
冯庭桂  蓝可  赖东显 《计算物理》2001,18(3):206-210
讨论基于辐射等效温度和基于电子温度的两种群参数平均方法,给出结论:基于电子温度的Rosseland方法优于基于辐射等效温度的平均方法,并有数值例子验证.  相似文献   
958.
用Nd :YAG激光烧蚀Al靶获得等离子体 ,激光脉冲能量为 145mJ·pulse-1,光源中通入Ar气作保护气体 ,压强为 10 0Pa。利用时间分辨技术获得纳秒级时间分辨光谱。分析了等离子体连续辐射、连续辐射的吸收、Al原子谱线辐射的时间演化规律 ,并进行了简短的讨论。结果发现 ,低真空时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的连续辐射、连续辐射的吸收、Al原子谱线辐射的时间演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常压时的情况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59.
黑洞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洞是目前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黑洞性质涉及到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时空属性,现有的发现暗示人们:热力学与时空性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黑洞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有可能导致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洞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的注意。特别是自1973年霍金发现黑洞存在热辐射之后,黑洞理论已发展为一个包括量子论、相对论、统计物理、天体物理和微分几何在内的多学科理论,黑洞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的交叉点。黑洞的形成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通常的恒星是靠万有引力的吸引效应将物质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960.
 长期以来,对光照射人体表皮组织,存在一些模糊的错误观念。人们认为光不能穿透人体,那么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这些错误观念妨碍了光生物物理学的普及和发展。一般地,人们只认识到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但认为可见光不像紫外线那样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尽管可见光的光子能量仅约4×10-15了,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见光如同紫外线一样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实际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不仅仅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研究表明,即使光子能量更低的远红外辐射也可能引起光化学反应。人们普遍认为可见光不能穿透人体组织,人的身体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不必去关注可见光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