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化学   9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7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154Sm(^31P,5nγ)^180Ir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80Ir的高自旋态,实验中进行了^180Ir核的在束γ测量,包括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80Ir由5个转动带构成的能级钢图,依据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以及相邻双奇核的带结构特征,给出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在推转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中,定性地讨论了转动带结构特征的组态依赖性。  相似文献   
82.
利用准经典轨线理论 ,在BW 2和G3两个势能面上 ,研究了Cl +HD反应的动力学 .计算结果表明 ,产物的转动取向对势能面及反应体系的质量因子非常敏感 .在BW 2势能面上 ,计算的两个产物的转动取向强于在G3势能面上计算的结果 ,而无论是在BW 2势能面上还是在G3势能面上 ,DCl产物的取向都强于HCl产物的取向 .计算结果还表明 ,在不同的势能面上反应物的转动激发对反应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BW 2势能面上 ,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有利于Cl+HD反应的进行 ;而在G3势能面上 ,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消弱了反应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3.
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字恒方法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I中6条超形变带,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根据我们的PNC计算结果,分别指定了194TI的6条超形变带的组态,详细分析了质子和中子的堵塞效应对转动惯形的影响,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高N闯入壳(对中子N=7,对质子N=6)的贡献,而其他大壳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基本上不随转动频率变化。  相似文献   
84.
根据标准新经典理论及其推广的等离子体转动理论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ROTATECODE。  相似文献   
85.
张卫华  莫宇翔  李家明 《物理》2006,35(5):362-366
在量子数亏损理论框架下,利用多重散射自洽场方法和Feynman传播子算法研究了高分辨的F2分子超激发态结构;该超激发态能够解离为正负离子对F^+(^3P2,1,0)+F^-(^1S0).理论分析能够清楚地标识其振动分辨谱,并很好地与实验测量符合.文章还阐述了发展分子超激发态结构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86.
87.
吴连坳  娄继忠 《中国物理 C》1995,19(10):941-944
从Bohr哈密顿出发,通过引入一个有效势,得到了一个适用于γ不稳定核的新公式.将此公式与标准γ不稳定核的yrast带比较,相对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五.  相似文献   
88.
利用准经典轨线理论,在BW2和G3两个势能面上,研究了Cl+HD反应的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产物的转动取向对势能面及反应体系的质量因子非常敏感,在BW2势能面上,计算的两个产物的转动取向强于在G3势能面上计算的结果,而无论是在BW2势能面上还是在G3势能面上,DCl产物的取向都强于HCl产物的取向。计算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势能面上反应物的转动激发对反应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在BW2势能面上,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有利于Cl+HD反应的进行;而在G3势能面上,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消弱了反应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9.
利用能量为164—180MeV的35Cl束流,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49Sm(35Cl,5n)研究了179Au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X-γ和γ-γ-t符合测量.基于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首次建立了179Au的1/2[660](πi13/2)转动带.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着重讨论了奇AAu核中1/2[660](πi13/2)转动带的带头激发能随中子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流动余辉技术在基元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当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某些分子发生传能反应时,母体分子解离产生一些较小的激发态碎片。通过测量碎片的发射光谱可以获得产物内能分布以及解离过程的动力学信息。使用该技术,Someda和Roychowdhury分别研究了He(2~3S)与NH_3和PF_3的反应,获得了NH(A,C)和PF(A)的内能分布规律,并讨论了解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