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9篇 |
免费 | 1958篇 |
国内免费 | 240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424篇 |
晶体学 | 116篇 |
力学 | 514篇 |
综合类 | 221篇 |
数学 | 1627篇 |
物理学 | 47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474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295篇 |
2019年 | 387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317篇 |
2016年 | 305篇 |
2015年 | 357篇 |
2014年 | 578篇 |
2013年 | 474篇 |
2012年 | 461篇 |
2011年 | 550篇 |
2010年 | 502篇 |
2009年 | 513篇 |
2008年 | 505篇 |
2007年 | 484篇 |
2006年 | 459篇 |
2005年 | 408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90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79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ITO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ZnS超薄膜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缓冲层,使典型结构(ITO/TPD/Alq3/Al)的OLEDs的发光性能得到改善。ZnS缓冲层厚度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当ZnS缓冲层厚度为5nm时,器件电流密度提高了近2倍,亮度提高了2倍;当ZnS缓冲层厚度为10nm时,器件发光的电流效率提高18%,器件的性能得到改善。宽禁带的ZnS缓冲层对空穴从阳极到有机功能层的注入有阻碍作用,促进器件载流子平衡,提高了器件发光效率,改善了器件性能。 相似文献
105.
106.
BNCT优化网格设计及相关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CNP蒙特卡罗程序模拟了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3种国际基准网格模型, 并与
修正的Snyder椭球模型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一种保质量守恒、内存量少、易于产生输入文件的4种基本材料成分的BNCT网格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在4mm网格下, 新模型可以达到基准模型的精度; 根据解析模型剂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构造了多网格组合模型, 在重要区域计算精度不损失的条件下, 计算时间大大缩短. 最后研究给出了一个既保证精度、又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剂量计算的模型、样本数和相应的算法, 它基本上满足临床BNCT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108.
基于狄拉克方程中γ矩阵有结构、可分解的观点, 把γ矩阵分解为自旋空间和正反粒子空间的算子的直积, 确定了均匀恒定磁场中带电狄拉克粒子的哈密顿量的动力学超对称性和可互易的完备的物理量算子集及其量子数集, 求得了用上述量子数完全集标志的该哈密顿量的解析的本征解,讨论了系统的哈密顿H的动力学超对称性中自旋对称性和正反粒子对称性破缺的不同情况,确定了自旋剩余超对称性导致的自旋简并子空间的超对称性变换群算子.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超分子结构共掺杂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荧光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功能分了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偶氮染料复合物共掺杂超分子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新方法.并依照此方法制备出复合材料,观测了其显微结构,测量了其紫外-可见光吸收,研究了该超分子结构复合体系的荧光特性.实验发现,由于金属银纳米粒子的掺杂,使得超分子结构复合体系中功能分子甲基橙在溶液态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近5倍,而在两种不同结构(共混结构和包覆结构)的薄膜态超分子结构体系中,其荧光强度分别被猝灭15%和20%.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采用超分子结构完全能够改善功能分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0.
所谓超固体(supersolid)是这样一类物质,它们自身具有互斥的性质:一方面是刚性晶体,长程空间有序;另一方面,又象是自由流动的超流体.对于超固体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Andreev and Lifshitz研究了晶体中格点空位的作用.他们提出:在极低温下,空位有可能在整个晶体范围内退局域化,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尽管原子排列规则有序,超流行为仍可能在其中发生.在实验室中观察超固体行为的研究努力,持续了35年.2004年,美国宾州大学的Kim E等报告了关于超固体的第一个实验证据.加压4^He被置于一个扭摆容器中,当样品被冷却到175mK以下,实验者观察到扭摆转动惯量的突然下降.定量的估计表明,样品中大约有1%的组分停止了随固态氦的震荡,或者说有1%成为超流.不过,其中的机制,迄今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