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从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出发,考察了已往和长度基准有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探讨了长度基准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2.
 1954年,72岁的已经退休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因“进行量子力学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会说玻恩是位“大器晚成”者,其实玻恩一直是位博学多才的优秀的物理学家.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因此玻恩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科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他对什么都好奇,经常到他父亲的实验室去看做实验,或聆听他父亲同朋友间开展的科学讨论.1901年他开始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父亲曾对他提出这样的劝告:“你应该先把各种课程都学一下,然后再决定专门研究哪一门.”于是他没有一进入大学就立即确定专业,他听了数学、哲学、艺术史、天文学等课程.这使他开拓了视野,打下了“博学多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2年10月8日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里所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并为人类观测宇宙打开了两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54.
彭英才  傅广生  X.W.Zhao 《物理》2004,33(9):692-696
半导体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活跃分支,也是完美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一个突出范例.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则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自然科学奖励,也是获奖者所拥有的一种最高科学荣誉.半导体科学技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之间有着某些必然的关联性.揭示与探讨二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对于认识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规律,并进而把握它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物理学精英之林中,勒纳德(PhilippE.A.Lenard,1862~1947)和斯塔克(JohannesStark,1874~1957)属于极少数非常特别的人物。他们的前半生有着辉煌的科学经历,才华出众,硕果累累,分别摘取了崇高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但是后半生由于私欲急剧膨胀,最终使他们沦落为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成了科学界的败类,几乎完全乏善可陈。以至于许多史家学者往往由于厌恶,在著述中根本不愿提到他们。为了使科学界能够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使警钟长鸣,笔者特拟就勒纳德和斯塔克的科学业绩尤其是他们的后半生追随纳粹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6.
核磁共振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迄今为止,已有10位科学家因在核磁共振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57.
 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刚刚授予了从事激光制冷等工作的三位作者.实际上,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授予了与低温有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的物理教育思想,他们都强调创新、实验、兴趣以及物理的艺术性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在物理教育中用大师的物理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物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9.
迈耶夫人     
 对于居里夫人,绝大多数读者是很熟悉的。然而,继居里夫人之后半个世纪,又有一位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就是玛丽亚·戈佩特·迈耶。2006年恰逢迈耶夫人诞生100周年,我们回顾她的生平和她对科学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迈耶夫人生平玛丽亚·戈佩特·迈耶(MariaGoeppertMayer,19061972,即迈耶夫人,原名玛丽亚·戈佩特)出生于德国的上西里西亚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属波兰)卡托维兹市的教授世家,前六代都是德国大学教授。她是父母的独生女。  相似文献   
60.
 (续前期)1931年未发奖.1932年海森伯(WernerHeisenberg1901-1976)因创立量子力学和应用该理论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获得了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海森伯利用矩阵代数,建立了一套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矩阵力学.7月29日,他写成了《关于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的量子理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正式创立,这一天也被称为“量子力学诞生日”.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经典力学规律不可能正确地应用于原子中的高速运动,需要用新的思想来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