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赫尔斯和泰勒(两人都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表彰他们对一种新型脉冲星的发现,这一发现为研究引力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72.
《物理通报》2007,(10):47-47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的奖金.  相似文献   
27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8-138
萨拉姆先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就读于政府学院,然后赴英深造,于1952年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也像格拉修和温伯格一样,钻研弱相互作用理论,并探导对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进行同一种数学处理的可能性。不过,他是独自进行这一工作的。由于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萨拉姆和格拉修、温伯格共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7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3
巴丁在1928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3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维格纳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维格纳门下的第二个美籍博士。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数年,然后在1945年进入贝尔B18实验室。他和肖克利及布拉坦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并一起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51年起他一直是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从事超导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75.
李之 《现代物理知识》2007,19(1):F0002-F0002
美国时间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两位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7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
柏诺兹是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同穆勒“独辟蹊径,索传统的超导体,而是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他们发现La-Ba-Cu-0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他们的发现得到其他实验组的证实。各地闻风而动,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样品,掀起了一个超导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277.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布拉坦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刚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相似文献   
27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
霍夫特是韦尔特曼的博士生,韦尔特曼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中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霍夫特和韦尔特曼因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方法的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7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