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已经有 1 0 0年了 ,这 1 0 0年正是现代物理学大发展的时期 .诺贝尔物理学奖包括了 2 0世纪中物理学的重大研究成果 ,遍及了现代物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 ,因此能显示 2 0世纪中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轨迹 ,并对科学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诺贝尔生平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是 1 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 ,1 83 3年 1 0月 2 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就在诺贝尔出生前一年 ,一场火焚烧毁了他的家 ,全家只好靠借债度日 ,父亲为了躲债 ,单身离家出走 ,幸好由母亲把家务全部担当下来 .诺贝尔凄苦的童年生活使他身体虚弱、性格内向 .诺贝…  相似文献   
122.
《物理》2008,37(11):808-812
水中月、镜中花,对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物理学家们长期努力、苦苦探寻的一个基础而又深奥的科学问题.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理论就是向我们诠释:因为有了对称性破缺,才有了延续至今的宇宙万物和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才有了我们个性各异的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23.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名"标准模型的建筑师".诺贝尔委员会将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日裔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以表彰他"在亚原子物理领域,发现自发性对称破缺的机制";另一半奖金则授予两名日本物理学家,KEK实验室(筑波高能加速器研究社)的小林诚和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院的益川敏英,奖励他们"发现对称破缺的原因,并据此预言在自然界中至少存在三族夸克".  相似文献   
124.
封面说明     
正封面为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照片,左为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比利时);右为彼得-希格斯(Peter W.Higgs,英).本刊2014年第1期由王青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撰写的文章"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规范粒子质量的起源"介绍了获奖者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5.
林岩銮 《物理》2022,(1):16-23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气候学家和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文章主要介绍其中一位气候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的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物理系统,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作为对这个复杂系统的高度近似,真锅淑郎的辐射对流平衡模型计算首次明确无误地...  相似文献   
126.
对称性存在于自然界许多客观物体的几何形状之中,例如物体和镜中的像物体有镜像对称性,一个球形物体对它的轴有转动对称性,对称性也存在于周围物体和各种建筑图案等等。对称性在物理上决定了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存在各种对称性质。例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同样一个物理实验其结果是相同的,不会因为在中国和美国做出不同物理规律的结果。这意味着对一个物理系统,时空坐标原点的选取和坐标轴方向的选取都不影响客观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2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某些20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却对其间某些科学和技术的重大里程碑式的开创性成就,发表了错误的见解。本人在学习物理,尤其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时,记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愿与大家分享。一、卢瑟福坚持认为人类不能获得原子能卢瑟福(LordRutherford)是英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衰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声望甚高,与牛顿和法拉第齐名。他最重要的贡献是证实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原子的核式结构,并首次实现元素的人工转变.  相似文献   
128.
戴闻 《物理》2006,35(9):794-794
一块长方形的金属板置于磁场中,磁场的方向(z方向)垂直于板面,在板的纵向(x方向)通入电流,则在板的横向(y方向)可检测到霍尔电压。1879年,Edwin Hall发现了上述正负电荷非平衡聚积的现象,后来被命名为霍尔效应。100年后,1980年和1982年,von Klitzing和崔琦等利用二维电子气作为样品,在高场下分别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并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来自哈佛大学物理系的Tinkham等在Nature剧刊撰文,报告了他们用电学方法在探测自旋霍尔效应的实验中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9.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路易·格劳伯(ROYJGLAUBER)、约翰·霍尔(JOHNLHALL)和提阿多·汉斯(THEODORWHNSCH)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格劳伯是因为他在光相干的量子理论方面的贡献,霍尔和汉斯则是因为他们在发展激光精密光谱学,包括光频梳(OPTICALFREQUENCYCOMB)技术方面的贡献,而分别获此殊荣的.本文按历史进程简单评述了现代量子光学的发端,给出了现代量子光学的内容概要,较详细地介绍了汉斯和霍尔是如何发展光频梳技术以精确测量光频的.  相似文献   
130.
 支配微观世界的量子物理学具有在我们普通的宏观世界一般不会出现的广泛而引人注目的效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其中的量子现象却是可见的。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所奖励的工作就涉及到这样两种情况:即超导电性和超流性。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AlexeiAbrikosov,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1928年生于前苏联的莫斯科,现年76岁。1951年在莫斯科的物理问题研究所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美国伊利诺斯州阿贡国家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和维塔利·金茨堡(VitalyGinzburg,俄罗斯人。1916年生于前苏联的莫斯科,现年8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