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488篇
化学   605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26篇
综合类   124篇
数学   1267篇
物理学   9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离子色谱法测定醇胺脱硫溶液中热稳定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F  Wang Y  Luo Q  Tang M  Chen G 《色谱》2012,30(4):378-383
为了控制热稳定盐(HSS)对天然气净化装置造成的危害,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醇胺脱硫溶液中的乙酸根离子、甲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硫代硫酸根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的离子色谱方法。该方法利用膜过滤、反相固相萃取和稀释3个步骤对工业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氢氧化钾梯度淋洗和电导检测的方式,实现了7种离子的分离与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5 mmol/L,检出限(以信噪比(S/N)为3计)小于0.1 mg/L,回收率为80.0%~100.3%。在5个不同添加浓度下分别测定了上述7个离子,色谱峰面积的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 n=10)为0.94%~3.99%。通过3个实验室比对试验,表明该方法再现性良好,色谱峰面积的RSD小于5%。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检测了8家天然气净化厂、3家石油炼厂和1家煤制油工厂的脱硫溶液样品中的HSS,并连续监测某天然气净化装置15 d。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2.
方海林  袁淑军 《应用化学》2007,24(2):178-182
以对甲酚、月桂酸、乙二胺等为原料,通过酰化、Fries重排、磺化和缩合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席夫碱结构的新型络合性表面活性剂,合成总产率为39.2%,以该表面活性剂为配体与Cu~(2 )作用形成配合物,产率为87.6%。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在20℃时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发泡高度,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5×10~(-4)mol/L,其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30 mN/m;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铜配合物在25℃0.01 mol/L硼砂缓冲溶液中的生成稳定常数β为1.91×10~8,实验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Cu~(2 )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试了该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力最高,其最小杀灭浓度为96.1×10~(-6)g/mL。  相似文献   
73.
贺拥军  齐随涛  赵世永 《化学进展》2007,19(9):1443-1448
本文在介绍常规乳状液、微乳液和固体稳定乳液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纳米粒子稳定乳液的特点及其在纳米结构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具有独特的油、水、固三相环境和水油、水固、油固三个相界面,分散相液滴尺寸可以在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调节,因而可以作为合成组成、结构和性能极为丰富多样的纳米结构的介质。纳米粒子对乳液稳定作用的机理,以及纳米粒子稳定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特殊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介绍固体稳定乳液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纳米粒子稳定乳液的特点及其在纳米结构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具有独特的油、水、固三相环境和水油、水固、油固三个相界面,分散相液滴尺寸可以在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调节,因而可以作为合成组成、结构和性能极为丰富多样的纳米结构的介质。纳米粒子对乳液稳定作用的机理,以及纳米粒子稳定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特殊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formation of dipfluzine(DF)with hydroxpropy -β-cyclodextrin(HP-β-CD)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phase-solubility method.With the increase of HP-β-CD concentration in aqueous sloutions,the solubility of DF increased linearly,which showed typical AL-type phase solubility diagram.The molar ratio of the DF-HP-β-CD complex was 1: 1.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thermodynamics.The apparent stability constants of inclusion reation were determined.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during the inclusion process were as follows: △_rH=30.58 kJ·mol~(-1),△_rS=158.8 J·mol~(-1)·K~(-1),△_rG<0.The complex process was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tendency of spontaneous reactio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7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的结构.结果表明,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共有4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磁稳定床反应器在国际上的首次工业应用,它集成了浆态床、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等反应器的优点. 通过调整线圈间距、在反应器内设置磁隔栅构件,实现了均匀磁场的放大; 绘制出磁稳定床反应器链式操作相图. 将非晶态Ni优异的加氢性能和磁性与磁稳定床反应器反应过程强化性能相结合,实现了在己内酰胺加氢精制过程的工业应用,并建成5套20~40万吨/年工业装置. 磁性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相结合,强化了甲烷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和烯烃叠合等反应过程,形成了新技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77.
针对X射线脉冲星信号信噪比低,难以获取精确脉冲星信号相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WaveletFisz变换的X射线脉冲星信号的估计方法.根据X射线脉冲星信号特性建立了信号模型,推导了Wavelet-Fisz变换理论,利用该变换将X射线脉冲星信号逼近于高斯分布,对变换后的信号数据进行估计.对大量RXTE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Wavelet-Fisz变换下能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且耗时小,有利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8.
79.
杨颙  梁翰清 《大学化学》2010,25(2):54-57
利用Gaussian98对乙烷的两种典型构象——交叉式和重叠式进行结构几何优化、频率分析和能量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其稳定构象;并对导致稳定构象原因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80.
冯侃  励争 《中国物理快报》2009,(12):194-197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is an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anostructures, which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nanoindustry.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nanoimprinting, mechanical instabilities of soft nanostructures could lead to buckl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is problem, we analyze the buckling of one vertical elastic column under its own weigh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ritical heigh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rigid and elastic), we conclude that the approximation of considering the substrate as rigid is acceptable.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umns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a substrate could lead to collective buckling. Ou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whether the columns are elastic or rigid makes little difference for the buckling m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