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化学   608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13篇
综合类   126篇
数学   1256篇
物理学   8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本实验用直流极谱法研究了Eu(Ⅲ)-Ap,Eu(Ⅲ)-Cit二元体系和Eu(Ⅲ)-Cit-Ap三元体系的极谱行为,在μ=0.1(NaNO3),t=25±0.2℃条件下,电极过程为准可逆;测定了该条件下二元及三元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三元络合物的有关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2.
经过两步反应,不经色层分离,制得了较纯净的2,9,16,23-四氨基铜酞菁和1,8,15,22-四氨基铜酞菁两种异构体,采用固相熔融催化法合成中间产物,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底物与金属盐的配比为4:1,加适量尿素做溶剂,提高反应产率,在生成产物的还原过程中,以DMF代替水做溶剂,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还原效率,对于产物的提纯,采取对中间产物高度提纯,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使还原充分有效,最后采取抽滤的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较纯的产物,而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而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质谱表征的结果发现,两种异构体在其DMF溶液中都有二聚现象,而没有三聚或多聚现象,其分子上的氨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的结果表明,前上的氨基动力学稳定性较强,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分子上的氨基有由动力学稳定态逐渐向热力学稳定态转化的趋势,最后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63.
64.
邻-甲氧基苯酚和α-,β-环糊精包合现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乐新  王海名  杨燕 《化学学报》2007,65(16):1593-1599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水溶液中邻-甲氧基苯酚(o-Mop)和α-与β-环糊精(CD)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利用Hildebrand-Benesi方程给出了两个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s). 采用半经验PM3方法研究了α-,β-CD和o-Mop及其类似物苯酚(Phe)、丁香酚(Eug)之间的包络作用, 阐述了这些主客体包合作用过程中体系能量随主客体相对位置改变而变化的细节, 据此推断出主-客体包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 计算了包合物的稳定化能(ΔEs).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选主客体体系而言, 当客体和同一种主体分子作用时, 超分子包合物的ΔEs随着客体分子苯环上取代基团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基于PM3方法优化得到的主-客体包合物在真空中的分子结构和通过实验方法在水溶液中测定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65.
On the Criteria of Instability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Ze-Lin REN  Bin 等 《中国化学》2002,20(7):657-662
Both cyclic-voltammetry-based and impedance-based experimental criteria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for the oscillatory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are critically appraised with two typical categories of oscillators.Consistent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by the two criteria for the category of oscillators that involve the coupling of charge transfer mainly with surface steps(e.g.ad-and desorption)such as in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C1 organic molecules.Whereas,impedance-based criterion is not applicable to the category of oscillators that involve the coupling of charge transfer mainly with mass transfer(e.g.diffusion and convection) such as in the Fe(CN)6^3- reduction accompanying periodic hydrogen evolution.The reason is that the negative impedance cannot include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convection mass transfer induced by the hydrogen evolution.However,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nonlinear feedbacks,i.e., the diffusion-limited depletion and convection-enhanced replenishment of the Fe(CN)6^3- surface concentration,that coexist between the bistability,i.e.,Fe(CN)6^3- reduction with and without hydrogen evolution at lower and higher potential sides respectively,are all reflected in the crossed cyclic voltammogram(CCV).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voltammetry-based criterion(in time domain)is more intuitive,less time-consuming and has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an the impedancebased one (in frequency domain).  相似文献   
66.
以2-苯氧乙醇为起始剂, 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 (18CE)与N-(2-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15CE).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两冠醚与Na, K, Ag, NH4+, Ni2+, Cu2+, Pb2+和Co2+在25 ℃的配位作用, 计算了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N-(2-苯氧乙基)引入氮杂冠醚环和参与配位, 18CE和15CE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比单氮杂-18-冠-6, N-(2-羟基乙基)单氮杂-18-冠-6, N-(2-甲氧基乙基)单氮杂-18-冠-6和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的对应配合物明显提高.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紫外光谱皆提供了支链的苯氧基参与配位的信息.  相似文献   
67.
针对三维非稳态对流扩散反应方程,构造了一种高精度紧致有限差分格式,对空间的离散采用四阶紧致差分方法,对时间的离散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和余项修正技术,所提格式在时间上的精度为二阶、在空间上的精度为四阶。利用Fourier稳定性分析法证明了该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分数阶修正的不稳定Schrödinger方程(FMUSE),该方程描述了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系统中传播的色散、非线性、增益或吸收变化的普适问题.首先适当地利用广义分数波变换将FMUSE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分离实部和虚部并分别令为零,得到了色散关系.再利用修改的(G’/G)-展开法,求得了一系列带参数的新精确解析解,其中包括三角函数解、双曲函数解和有理函数解,并给出了保证解存在的约束条件.最后当参数取特殊值时得到暗孤波和周期波解.  相似文献   
69.
针对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从而解决分布式电网并网后产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小干扰问题,本文采用多机电力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判据和H_(∞)优化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利用T-S模糊模型对多机电力系统模型进行建模,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H_(∞)优化控制理论,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利用并行分布补偿(PDC)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证明了保证多机电力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实现电力系统的H_(∞)优化控制,给出这类非线性电力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求得稳定性判据进行验证,证实该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作者定义了Gorenstein AC导出范畴 Dbgac(R)并且和导出范畴作了一些比较.作者定义了Gorenstein AC奇点范畴 Dbgacsg(R),在这个范畴中具有有限Gorenstein AC- 投射维数的模都是零对象.同时, 作者给出了由Gorenstein AC- 投射模构成的稳定范畴到奇点范畴的三角嵌入 F : GAC → Dbsg(R) .通过作函子 F 的商引入Gorenstein AC亏范畴 Dbgacd(R),并且给出三角等价 Dbgacd(R) = Dbgacs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