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8篇
  免费   2678篇
  国内免费   4080篇
化学   5997篇
晶体学   250篇
力学   620篇
综合类   579篇
数学   4854篇
物理学   629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996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846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374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α'-NaV2O5 was prepared by a simple hydrothermal process.X-ray diffraction confirmed the orthorhombic structure of α'-NaV2O5,with preferential growth along the (001) dire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α'-NaV2O5 was composed of flake-shaped crystal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confirmed the co-existence of V4+ and V5+ in α'-NaV2O5,which results in an average V4.5+ oxidation state of α'-NaV2O5.The observed Raman bands are ascribed to different V―O vibrations.α'-NaV2O5 shows a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of about 100 mA·h·g-1 between 3.5 and 1.0 V,with a good capacity retention.The goo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is attributed to its structural stability during Li+ intercalation.  相似文献   
942.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多种仪器组合技术,对取自北京颐和园古建筑上的13个样品的23个红色颜料点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红色颜料大多为赤铁矿,有少量是铅丹,朱砂仅见于一个文物样品上,另有一部分是有机染料。赤铁矿和有机染料多存在于表层颜料中,而铅丹都作打底之用。该工作提供了古代建筑油饰彩画颜料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特别是官式彩画的材料组成、制作工艺和修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新型单组分磷氮膨胀阻燃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娅 《化学研究》2010,21(1):32-35
以新戊二醇与三氯氧磷为原料,合成了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氯;进而将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氯分别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反应,得到三种新型单组分磷氮膨胀阻燃剂(Ⅲa-c).利用IR1、HNMR、质谱及元素分析等表征了Ⅲa-c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热重分析考察了三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目标产物Ⅲa-c均有较好的成炭性和热稳定性,600℃时残炭质量分数分别达26.93%、23.62%及18.75%.  相似文献   
944.
介绍了目前可用于AlGaN半导体异质外延膜中Al组分含量测定的多种测试技术,包括高分辨X射线衍射技术、光致发光法、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法、电子探针法、卢瑟福背散射法等,并对各种测试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45.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不同量的功能单体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疏水改性碱溶性缔合型增稠剂乳液.测定了增稠剂乳液的粘度、透光率、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等性能,考察了不同固含量下乳液粘度和透光率随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BEM用量的增加,乳胶粒粒径逐渐增大.随着pH值的增加,乳液的粘度首先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与不含BEM的增稠剂乳液相比,当乳液固含量大于0.5%,BEM含量占单体量低于5.0wt%时,该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有显著提高,BEM含量较高(8.0wt%或更高)时反而使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变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稠剂对苯丙乳液的增稠效应,结果显示BEM含量占单体量的2.5wt%时,对苯丙乳液的增稠作用最好.与使用功能单体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的增稠剂相比,含BEM的增稠剂在BEM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起到明显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946.
合成了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2,5-二氰基-1,4-二(4'-氟苯乙烯基)苯],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用飞秒脉冲诱导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2个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与CY[2,5-二氰基-1,4-二(4'-氰基苯乙烯基)苯]以及2个D-A-D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MO[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和MA[2,5-二氰基-1,4-二(4'-二甲胺基苯乙烯基)苯]的单、双光子吸收与发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单光子吸收与发射波长随末端取代基供电子能力的增强而增大,末端强吸电子基化合物FR和CY具有相当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92与0.89)、较长的荧光寿命(分别为5.8与6.1 ns)及较大的双光子吸收系数(分别为19.1与20.5).末端带强吸电子基的化合物FR与CY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分别为6350 GM和6870 GM)比末端带供电子基的化合物MO和MA的δ(分别为270 GM与1790 GM)要大得多,表明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具有异常大的δ.  相似文献   
947.
以顺(反)-4,4'-双[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 苯亚氨基] 二苯并-18-冠-6(I和II)为配体合成了2个系列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钾配合物,产率分别为85.5%~92.1%和88.7%~90.7%。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和AAS等方法确证。液晶行为通过DSC、POM、XRD等方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具有热致液晶性,且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其熔点和清亮点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温度范围渐增,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与配体相比,配合物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948.
负载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配体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酸甲酯(MA)与负载到纳米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粒子上的三乙烯四胺(TETA)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负载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配体。将其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结果表明,动力学曲线表现为ln[c(M0)/c(Mt)](c(M0)为单体起始浓度,c(Mt)为反应时间t时单体浓度)与时间线性相关,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可以通过离心轻易将催化体系从聚合物中分离出来,回收的催化体系可再次用于MMA的ATRP,且聚合反应仍具有可控/活性的特性,克服了传统ATRP中聚合后去除含过渡金属催化体系的困难。  相似文献   
949.
于洋 《应用数学》2008,21(2):326-330
以随机分析的知识和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一类带停时的奇异型随机控制的折扣费用模型,在原模型的状态过程的基础上添加了漂移因子和扩散因子,并在λ<δα的情况下讨论了该问题相应的变分方程的解,给出了此随机控制问题的最优策略,即最优控制和最优停时,并且证明了变分方程的解即为最优费用函数.  相似文献   
950.
本文讨论双生成元$A_n$型代数的拟遗传序的性质,给出了该类代数的单模序是拟遗传序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利用组合技巧得出了该类代数拟遗传序的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