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34篇 |
免费 | 5656篇 |
国内免费 | 846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592篇 |
晶体学 | 737篇 |
力学 | 3730篇 |
综合类 | 623篇 |
数学 | 2716篇 |
物理学 | 119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1篇 |
2023年 | 639篇 |
2022年 | 767篇 |
2021年 | 786篇 |
2020年 | 643篇 |
2019年 | 601篇 |
2018年 | 512篇 |
2017年 | 668篇 |
2016年 | 726篇 |
2015年 | 786篇 |
2014年 | 1616篇 |
2013年 | 1312篇 |
2012年 | 1290篇 |
2011年 | 1428篇 |
2010年 | 1367篇 |
2009年 | 1422篇 |
2008年 | 1546篇 |
2007年 | 1192篇 |
2006年 | 1269篇 |
2005年 | 1433篇 |
2004年 | 1200篇 |
2003年 | 1442篇 |
2002年 | 1138篇 |
2001年 | 1143篇 |
2000年 | 895篇 |
1999年 | 600篇 |
1998年 | 577篇 |
1997年 | 494篇 |
1996年 | 504篇 |
1995年 | 524篇 |
1994年 | 509篇 |
1993年 | 369篇 |
1992年 | 389篇 |
1991年 | 374篇 |
1990年 | 396篇 |
1989年 | 322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最近报道的185Pt核多带结构的实验结果,又一次提出了其中五条带回弯现象究竟是由于h9/2质子对转动排列所致,还是来自于i13/2中子对转动排列结果的尖锐问题.基于阻塞效应的实验事实支持前者,而总罗斯量(转动坐标系中的总能量)而的理论计算则支持后者,本文在分析上述两种解释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给出考虑了带交叉过程动力学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说明了h9/2质子对转动排列应是这五条带出现回弯的根源. 相似文献
972.
本文采用刚性离子模型,利用远红外和啦曼光谱的实验结果,确定模型中的参量,研究了正方结构 La_(2-x)M_xCuO_4Γ点的晶格振动.预言 R.J.Birgeneau 等观测到的软模,在Γ点具有 E_g 对称性.并用一种有效的方法,计算了多晶材料的平均声速. 相似文献
973.
本文用第一性原理解 Schr(?)dinger 方程的 recursion 方法在紧束缚近似下计算了YBa_2Cu_3O_7和 Y_(0.5)Sc_(0.5)Ba_2Cu_3O_7晶体的局域电子态密度.考虑到 Cu 晶位的晶场分裂和采用了修正过的参量后,YBa_2Cu_3O_7的计算结果比原来有改进.Sc 散代 Y 晶位对电子结构的影响不大.如果不考虑 Sc 替代时对氧缺位的影响,Sc 替代本身并不直接导致 Cu 的价数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74.
975.
本文对统计中的杨-Baxter方程的Zn对称解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自然地得到了相应的量子代数的结构常数,并对这个解给出了一个直接的证明。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76.
李春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24(5):1060-106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DMOL3程序),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计算了中小尺寸II~VI族(CdS)n和(CdTe)n团簇的基态结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的能隙、结合能等,比较了(CdS)n和(CdTe)n两种团簇的基态结构,能隙与结合能随尺寸变化关系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977.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计算方法,对不同碳链长度和不同氧化态( V2 +/V+.)紫罗碱二硫醇的平衡几何构型及相应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两种氧化态在吡啶环共面性和前线轨道电子集居上的差异与特征,导致氧化态V2 +成为紫罗碱亲合金原子形成Au-S-nVn-S-Au结构的关键组分,自由基V+.则在该结构的氧化还原电子传导中发挥核心作用.S-S核间距与前线轨道能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紫罗碱二硫醇单分子电导的测量中,亚甲基数n达到12的分子长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8.
979.
98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我们研究了SinB(n=1~12)团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SinB的基态构型是在Sin-1B的基态或亚稳态构型上带帽一个Si原子而得到;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B原子逐渐从吸附在Sin团簇的表面位置移动到Sin团簇笼内;掺杂B原子提高了纯硅团簇的稳定性;电子总是从Si向B转移,B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仅与B原子的配位数有关,还与SinB团簇的基态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