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8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微波段左手材料光子晶体带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磁理论和传输矩阵法仿真得到了在0.3~6.935GHz微波波段具有负折射率的左手材料,并分别对右手材料和左手材料构成的光子晶体带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右手材料光子晶体结构的带隙对周期数变化不敏感,而对层厚度比、入射角度变化敏感;左手材料光子晶体带隙随层厚度比的增大,带隙位置出现蓝移,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TM波主带隙的上带边会出现红移,而TE波带隙特性对入射角度变化不敏感.研究结果对微波技术中全方位反射器等器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以N2为掺杂源,通过改变O2∶N2比,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具有[002]择优取向的N掺杂ZnO薄膜,研究了ZnO薄膜的光致发光谱随着N掺入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薄膜主衍射峰为402 nm处的发光峰;由于N掺杂量的不同,有的薄膜在445 nm和524 nm处也有发光发存在,但随着薄膜N含量的不同,其发光峰强度明显不同,其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红移或者蓝移.当O2∶N2为10∶15时,制备的薄膜N掺杂量最大,光学性能最好,此工艺为研究ZnO薄膜的缺陷类型及导电类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摩尔比为1∶2.5的Na2Cr2O7.2H2O和Na2S.9H2O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得非晶态Cr(OH)3前驱物,控制在600℃煅烧2.5h成功地合成出Cr2O3纳米粉体.运用FT-IR(红外光谱)、XRD(X-射线粉末衍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和TG(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r2O3平均粒径为56.6nm;与常规颗粒Cr2O3比较,纳米Cr2O3的FT-IR谱有蓝移现象.另外,探讨了FT-IR谱蓝移的原因以及合成反应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84.
PMMA基底CdSe量子点光纤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光纤在成本、光纤到户和短距离通信等方面与石英光纤相比具有优越性.在塑料光纤基底中掺人某些光放大介质(如量子点),可以制备出塑料光纤放大器.目前,对于量子点掺杂的塑料光纤材料的光学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报导了一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底的CdSe量子点光纤材料CdSe/PMMA.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谱以及荧...  相似文献   
85.
反常氢键所引起的NH/CH键的键长缩短被普遍地认为必然会引起其振动频率的蓝移.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非谐性效应可能会使相应的蓝移大幅度减小.其中模式耦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例子中,这种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基于谐振子模型计算所预言的气相中的蓝移频率实际上发生红移.尽管这些计算结果有待于通过相应体系中的气相红外(IR)光谱来进行确认,一些已报道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的实验结果已显示出对这些计算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有机多层阱结构中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以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NPB) 为垒层和以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Alq3) 为阱层的有机多层阱结构器件.利用光致发光的方法,对具有不同周期及不同阱层厚度的有机多层阱结构器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有机多层阱结构中的光谱蓝移是由于光谱重叠造成的,而并非量子尺寸效应或激子限制效应.  相似文献   
87.
还原气氛退火对Ag-Cu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3kV和30kV加速后的Ag、Cu离子按相同的剂量在室温下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玻璃.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发现Ag、Cu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注入后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O2玻璃表层很有可能形成了Ag--Cu纳米合金颗粒.样品在还原气氛下从300~800℃每隔100℃退火1h后,发现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蓝移并在500℃时出现双峰,表明退火过程中Ag—Cu纳米合金颗粒开始分解成Ag和Cu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Ag、Cu纳米颗粒生核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600℃时Cu颗粒尺寸变小,当退火温度高于700℃时Au颗粒才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88.
溶胶凝胶法制备CdS/SiO2量子点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制备了硫化镉/二氧化硅量子点复合玻璃材料(硫化镉在复合材料中的最大掺杂质量比可达到30%);并针对两种催化剂对复合体系的不同影响对这一类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复合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变点可通过对复合溶胶粘度随时间变化的观测而确定.TEM法与低频Raman散射法的测定表明实验制备的样品中CdS颗粒基本为nm级的球形粒子。其CdS颗粒粒径随CdS含量增加而增大。随CdS/SiO2量子点玻璃材料中CdS颗粒粒径的减小,其吸收光谱中的吸收边界与常规尺寸颗粒的吸收光谱边界相比有明显的蓝移,体现出显著的量子效应.适宜的热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中CdS颗粒粒径的减小和量子效应的增强起着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MP2/6-311 G(d,p)与MP2/6-311 G(2df,2p)两个理论级别上研究了双接触弯曲氢键Y…H2CZ(Z=O,S,Se)和Y…H2CZ2(Z=F,Cl,Br)(Y=Cl-,Br-).计算表明,在这些复合物中都存在两个等价的Y…H—C蓝移氢键;相互作用能和蓝移都比较大,每个Y…H—C氢键的能量为15~27kJ/mol,CH键长变化为-0.1~-0.5pm,CH伸缩振动频率位移为30~80cm-1.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3个因素导致了这些蓝移氢键的形成:(1)存在较大的重杂化;(2)弯曲的氢键构型使得分子间直接超共轭相互作用比较小,而存在相当的分子间间接超共轭相互作用;(3)质子给体的分子内超共轭相互作用较大地减小.电子密度拓扑性质的研究表明,在这些氢键复合物中都存在3个分子间临界点:在接受体原子Y与每个H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键临界点,也存在相应的键径和原子间界面;在YHCH四边形内部存在一个环临界点.因此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严格地看作氢键.  相似文献   
90.
纳米体系中发光能隙展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一星  余亚斌  张丽  全军 《物理学报》2008,57(11):6751-6757
采用两种简单的一维模型,通过直接严格求解该模型下薛定鄂方程给出晶场中的限域情况下电子能级结构以及纳米体系中电子的限域能,从而研究体系的发光蓝移现象.基于限域能的计算,讨论了纳米体系的限域能和发光蓝移随尺寸以及势场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导带底的电子能级随体系的尺寸增大而降低;而价带顶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升高,因此,限域能随纳米尺寸的减小迅速增大.同时将计算结果与通常文献中所采用的有效质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有明显差别,且尺寸越小,其差异越大.因此,限域能随尺寸的变化并不严格满足通过有效质量方法计算出 关键词蓝移 能隙 量子限域效应 量子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