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73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研究了用大孔吸附树脂由茶叶提取茶多酚的方法。通过对树脂的筛选,确定了NK-S3树脂对茶多酚吸附-解吸性能良好;选择由乙醇、乙酸乙酯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为脱附剂;研究了流速对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解决了茶水的前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2.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6%~10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7%;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3.
茶多酚中咖啡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茶多酚中咖啡因进行了光谱及定量分析,原始光谱表明咖啡因在近红外波段有着很强且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通过对样品的漫反射原始吸光度光谱进行导数、散射校正及相关分析更清晰地给出了咖啡因在近红外光谱波段的光谱特性,为建立快速稳健的定标模型创造了条件。该技术能够解析出咖啡因中各主要基团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结合定标过程定量快速检测咖啡因在茶多酚中的含量,定标分析结果显示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定标标准差SEC为0.49%,相关系数(r)为0.993,证实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快速分析茶多酚中咖啡因含量手段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茶多酚对鼠心肌缺血再灌产生氧自由基的清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曦露  万谦 《波谱学杂志》1995,12(3):237-244
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ESR)在低温110K条件下,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为模型,直接测量了缺血再灌损伤时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信号.实验发现,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中氧自由基的含量比正常灌流心肌增加了188%,茶多酚可以使其降低71%。这说明茶多酚对氧自由基引发的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它是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钼酸酯,此物质在341nm处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吸光度,从而间接测定茶多酚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10-6~36×10-5g mL,ε=2.1×105L mol·cm,RSD=1 3%(茶多酚含量8×10-6g mL,n=11)。测定结果与标准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179个有机化合物C—H,N—H,O—H键离解能的理论计算,系统评估了高精度组合从头算方法(ONIOM-G3B3)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在预测键离解能上的可靠性.研究发现ONIOM-G3B3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键解离能,精度达到5.9 kJ/mol.运用ONIOM-G3B3方法成功预测了两类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族和茶多酚族的键解离能,并进一步讨论了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清除机理及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87.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还原 Fe3+ 为 Fe2 + ,Fe2 + 与铁氰化钾生成可溶性兰色配合物 KFe[Fe (CN) 6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从而可间接测定茶多酚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 2μg/m L~ 1 2μg/m L ,ε=1 .97× 1 0 5L· mol- 1· cm- 1,RSD=1 .3 % (茶多酚含量 8μg/m L,n=1 1 )。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饮料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对鲁米诺-KMnO4化学发光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茶多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法。该法的化学发光抑制值ΔICL与茶多酚质量浓度在2.0×10-6~5.0×10-4m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7mg/mL,对1.0×10-5mg/mL茶多酚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n=11)。用于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89.
以草鱼鳞胶原蛋白为稳定剂,AgNO_3为银源,茶多酚(TP)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快速合成了草鱼鳞胶原蛋白纳米银(Col-nAg)溶胶。考察了AgNO_3浓度、pH值及TP浓度对Col-nAg溶胶制备的影响。得到Col-nAg溶胶的最优制备条件为0.02 mol/L AgNO_3,pH 7.0和2 mol/L TP,所得纳米银平均粒径为4.45 nm,且可在4℃下保存60 d无明显变化。将Col-nAg溶胶用于Cr~(3+)检测,纳米银颗粒与Cr~(3+)之间发生非交联团聚,溶胶颜色由黄色变为褐色,纳米银粒径变大,检测范围为0~10μg/mL,检出限为0.5μg/mL。最优检测条件为pH 7.0,25℃下反应5 min。该反应对Cr~(3+)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90.
用乙基纤维素、己二酸和丙烯酰胺制成浆液改性剂,对木粉进行改性.研究对比了木粉在改性前后对茶多酚(TP)与咖啡因(Caf)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已改性的木粉对TP中3种主要成分(EGC,EGCG和ECG)与Caf的分离效果优于未改性木粉.改性后的木粉可用于TP各组分与Caf分离时的前处理.通过该前处理可将绿茶提取液分离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由咖啡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组成,另一部分主要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