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73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络合沉淀法制备茶多酚工艺中络合剂的循环利用及Fe3+影响;茶多酚;络合沉淀法;络合剂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2.
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茶叶中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了茶叶中的茶多酚。考察了浮选溶剂、氮气流速、试液pH及浮选时间等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对,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3.
茶多酚对食用油抗氧化作用的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将不同含量的茶多酚溶液添加到经各种高温处理的食用油中,在实验的各个反应阶段分别取样用顺磁共振波谱仪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消除,抑制食用油中的自由基的能力,该能力随着茶多酚加入的浓度,反应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实验所获得的茶多酚抑制食用油中自由基的反应时间,浓度,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在食品工业上科学地利用茶多酚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实验  相似文献   
74.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并讨论了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盐效应对测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上述4种有机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相关系数为0.994~0.999,检出限范围为0.065~0.268 μg/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9%~2.13%,样品的回收率为90.9%~105.3%.  相似文献   
75.
选用壳聚糖为微米粒包被材料, 制备茶多酚锰(Tea Polyphenol Manganese, TPMn)-壳聚糖微球. 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TPMn-壳聚糖微球的荧光特性, 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TPMn-壳聚糖微球尺寸和分布规律. RP-HPLC定量分析TPMn-壳聚糖微球包封率为68%, 符合微米级微粒控释药物包封率的要求.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茶多酚(TP)-壳聚糖和TPMn-壳聚糖的微球均有控释TP的能力, 控释时间高达40 h以上, 但前者释放速率稍快于后者. TPMn和TPMn-壳聚糖微球均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但TPMn-壳聚糖微球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速率稍高于TPM. 实验结果证实, 以TPMn-壳聚糖微球方式控释TPMn有利于提高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速率. TPMn-壳聚糖微球具有研发成注射型抗肿瘤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6.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6%~10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7%;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7.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研究了用大孔吸附树脂由茶叶提取茶多酚的方法。通过对树脂的筛选,确定了NK-S3树脂对茶多酚吸附-解吸性能良好;选择由乙醇、乙酸乙酯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为脱附剂;研究了流速对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解决了茶水的前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8.
用电导方法研究了茶多酚在水和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并导出了溶解动力学模型:dC/dt=k2C2+k1C+k0。结果显示,茶多酚溶液的浓度、溶解温度以及溶剂都会影响其溶解行为。温度升高,有利于茶多酚的溶解;增大茶多酚在溶液中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而且茶多酚在H2O中比在DMF中更容易溶解,这跟溶剂本身的酸碱性有关。通过建立溶解动力学模型发现,所有的溶解过程基本上都是零级反应,其次是一级反应,而基本上不发生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79.
茶多酚中咖啡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茶多酚中咖啡因进行了光谱及定量分析,原始光谱表明咖啡因在近红外波段有着很强且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通过对样品的漫反射原始吸光度光谱进行导数、散射校正及相关分析更清晰地给出了咖啡因在近红外光谱波段的光谱特性,为建立快速稳健的定标模型创造了条件。该技术能够解析出咖啡因中各主要基团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结合定标过程定量快速检测咖啡因在茶多酚中的含量,定标分析结果显示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定标标准差SEC为0.49%,相关系数(r)为0.993,证实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快速分析茶多酚中咖啡因含量手段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0.
利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茶叶废料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得率作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0(g/m L)、提取温度为40℃、固定化酶用量为4 mg/g、丙酮体积分数为8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得率可达1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