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化学   2065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154篇
数学   26篇
物理学   6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傅强 《高分子科学》2014,32(7):823-833
In this study, four hydrox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s(PDMSOH) with different viscosities and hydroxyl content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toughness of polycarbonate(PC) through reactive melt blending. A largely improved toughness of PC has been achieved,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 of PC/PDMSOH blends could overtake that of PC homopolymer in much higher temperatures(e.g.-10 °C versus 23 °C).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the hydroxyl content, the less the PDMSOH was needed to reach the highest toughness, suggesting that equivalent molar ratio between the carbonyl group content of PC and the hydroxyl group content of PDMSOH was required for the toughening of PC.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reaction between PC and PDMSOH. Contact angle was measured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PC and PDMSOH as change of viscosity and hydroxyl content. The formation of PC-co-PDMSOH copolymer was believed to be the key for the toughening effect. This work gives a profou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optimum kind and dosage of PDMSOH which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toughness of PC and will find immediat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2.
研究并建立了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生物塑料中生物基含量。首先将生物塑料样品充分燃烧,通过碳的转移与固定,最终催化合成液态苯。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对液体苯中的放射性核素14C衰变进行计数,从而计算生物塑料样品中生物基的含量。生物塑料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5%~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2%。方法可用于生物塑料中生物基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3.
肖羽  张琳  曾文珊  陈缵光 《分析试验室》2014,(11):1265-1267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分离检测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门冬氨酸鸟氨酸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添加剂、进样时间、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以4 mmol/L M ES-6 mmol/L(L)-His(p H 4.5)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0 k V、进样时间10 s,1 min内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和检测,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0,检出限(S/N=3)为10.0μg/m L,RSD为1.9%,加标回收率为97.6%~101.3%。方法可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4.
应用紫外分光光谱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原料油中芳香烃含量的方法。分别以色谱分离法提纯的蜡油、柴油芳香烃组分为标准物,绘制标准曲线。实验表明蜡油和柴油中芳香烃的含量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73,0.999 44),蜡油和柴油中芳烃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83%,98.97%。蜡油和柴油中芳烃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2%~0.98%,0.89%~1.52%(n=6)。该方法进行原料油可磺化有效组分的检测快速可靠,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65.
采用红外碳硫仪测定耐火材料中碳化硅的含量,选用多元助熔剂(LHDY01),缩短了操作时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8)。用该方法对两种碳化硅耐火材料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16.16%,15.64%,与化学法测定结果 (15.99%,15.38%)相符合。该方法的精确度满足化学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6.
碳氢键选择氧化是合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烷烃选择性羟化反应更是面临着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等多重挑战.细胞色素P450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是公认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催化剂.P450酶对惰性C-H键的选择性氧化具有独特优势,在催化烷烃选择性羟化反应方面拥有巨大潜力.本综述简述了P450单加氧酶及其催化烷烃选择性羟化的反应机理,梳理了来自CYP153家族、CYP52家族和其他家族的天然P450酶催化各类烷烃底物的氧化反应和选择性,讨论了理性设计和定向进化策略在开发烷烃羟化P450突变酶过程中的经典案例,介绍了底物工程、诱饵分子、双功能小分子协同催化等几种化学活化P450酶的策略及其在烷烃羟化上的应用,探讨了P450酶在烷烃选择性羟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7.
烟碱是电子烟烟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决定了电子烟油的风味口感及产品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测量效率,该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极限学习机回归(ELMR)建立了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所建立的ELMR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26 2,远高于PCR预测模型的0.859 0和PLSR预测模型的0.860 4;同时,使用ELMR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26 8,小于PCR预测模型的0.043 1和PLSR预测模型的0.040 9。以上结果说明该文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能够应用于烟碱含量的快速准确测量,为实现电子烟油烟碱含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其它质量参数的快速测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8.
王涛  柳占立  庄茁 《力学学报》2022,54(2):517-525
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是影响页岩气产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基于断裂力学理论, 以高围压下岩石层理弱面的剪切破坏为主要研究对象, 依据岩石抗拉强度和层理弱面抗剪强度的比值关系, 首先提出了可压裂度的概念, 给出了无量纲的定性曲线图, 涵盖了岩石脆性矿物质含量, 粘性主导和韧性主导裂缝尖端流体压强、射孔簇分布间距的综合地质与工程因素. 接着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高围压下页岩可压裂度的无量纲参数, 在保证达到充分解吸附的最小压裂间距前提下, 依据该参数可计算水平井压裂中的射孔簇间距, 可作为工程参考指标. 本文将断裂力学理论结合水力压裂高效开采页岩气工程, 具有力学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9.
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涛  朱俊高  刘斯宏 《力学学报》2022,54(4):1075-1084
土石混合料是指由大粒径的块石和作为填充成分的细粒土组成的二元混合料, 其塑性行为与细料含量密切相关. 目前对细粒含量如何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及其细观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 为此本文开展了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的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基于二阶功失稳准则与细观力学理论, 探究了细料含量对石料骨架土石混合料失稳特性与非关联流动特性的影响, 并揭示了细料含量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力学行为的细观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细颗粒可通过限制集合体塑性变形从而起到促进集合体整体稳定的作用; 细颗粒控制颗粒集合体塑性变形的方向(即塑性势面法方向), 随着细料含量增大, 土石混合料的塑性势面法方向和屈服面法方向之间的夹角减小, 非关联流动性减弱, 材料分岔失稳区域变窄; 尽管加入到石颗粒中的部分细颗粒与石颗粒共同承担骨架作用, 但是细颗粒的加入不影响颗粒集合体的力学状态, 不改变材料屈服面法方向. 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考虑细料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0.
介绍了一个基础化学实验——溶液密度法测定糖水溶液中糖分含量。该实验通过糖分含量-密度工作曲线测定糖水溶液中的蔗糖含量,并估算饮料中的糖含量。实验涉及多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作图法等实验技能,推荐作为大一学生的前期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