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0篇
  免费   2624篇
  国内免费   3150篇
化学   4427篇
晶体学   188篇
力学   1714篇
综合类   462篇
数学   2469篇
物理学   574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648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89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王波  杨卫  黄克智 《力学学报》1992,24(3):339-349
本文研究了非J控制扩展条件下,材料符合塑性增量理论的断裂参量(?)_1积分;并由高玉臣和黄克智的解和(?)_1积分建立了断裂评定参量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的理论表达式,在详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和大型CT试件的裂纹扩展过程实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J控制扩展条件下的弹朔性断裂的安全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动失速型非定常分离涡结构的控制方法,在低速风洞中应用相平均测压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二元平板模型中部安装一作俯仰振荡的扰流板产生动失速型分离涡,在其上游安装另一用作控制的小扰流板。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前置的振荡小扰流板可影响并改变动失速分离涡的强度和对流特性。在最有利的控制相位下,涡吸力峰可降低48%,涡对流时间可以推迟0.19周期。对于间歇式振荡扰流板,采用相位提前控制方式比相位滞后控制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3.
硼铝酸铜催化剂(CuAB)在吲哚制备过程中存在易积碳和还原的缺点,通过添加铈助剂来改善该催化剂的抗还原性能.通过BET、XRD、H2-TPR、XPS表征表明,铈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的主体晶相没有改变,但显著增强了复合氧化物的抗还原能力,降低了催化剂的失活速度.采用2%Ce修饰量、空速为0.75 h-1、水油比(摩尔比)为6∶1的条件下,较未添加助剂改性的催化剂转化率提高11.81%,选择性提高6.47%.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湿化学合成路线以巯基乙酸为包覆剂,水为溶剂制备了六方相ZnIn2S4。应用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ZnIn2S4具有层状形貌。这些层状物是由ZnIn2S4纳米粒子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聚集生长而成的。另外,以ZnIn2S4纳米粒子前驱体为起始原料,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导向作用在固/液界面成功地实现了ZnIn2S4的形貌控制生长,得到了具有棒状、棒簇状、管簇状形貌的ZnIn2S4。根据实验结果,初步讨论了可能的表面活性剂辅助的ZnIn2S4形貌控制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5.
Tetrahydrofuran (THF) hydrate was formed in bulk as well as in glass beads pack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3.0 mm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under ambient pressure. Images of THF hydrate formation procedure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MRI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ate formation. Saturation of hydrate formed both in bulk and glass beads can be confirmed by intensity integration of MRI images.  相似文献   
996.
以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Perkin反应生成α-取代-E-3,5-二甲氧基苯丙烯酸,然后脱去芳甲醚的甲基合成了三个新的α-取代-E-3,5-二羟基苯丙烯酸(4a~4 c),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4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均有抗炎活性。其中4b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相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层状二氧化锰/2,2'-联吡啶铁自组装膜材料,借助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自组装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自组装膜具有均匀的表面和紧密的层状结构,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该自组装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电流明显增加了.层状二氧化锰/2,2'-联吡啶铁自组装膜电极,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光电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1×10-5mol/L)反应80min降解率达到了57%.  相似文献   
998.
室温下,在醇水溶液中合成了2个新型配合物,[Zn(phen)3]2·[Zn(C10H16O4)·(H2O)3]·(C10H16O4)2·20H2O(C10H18O4=癸二酸)(1)和[Co(phen)3]2·[Co(H2O)6]·(C10H16O4)3·30H2O(2),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晶体结构研究.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电中性配位单元[Zn(C10H16O4)·(H2O)3]、二个配位阳离子[Zn(phen)3]2+、二个游离的癸二酸根和20个晶格水.Zn原子有两种配位模式,在[Zn(phen)3]2+配位单元中Zn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原子配位,构成略有畸变的八面体,Zn原子位于八面体的对称中心;在[Zn(C10H16O4)·(H2O)3]配位单元中Zn原子采取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两个羧基均采取单齿配位,同一个癸二酸根与相邻的不同Zn原子配位,将相邻的[Zn(C10H16O4)·(H2O)3]配位单元连接起来,自组装得到了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以癸二酸根为模板在ab平面形成了有序水层,该水层由5元,6元水簇,以及其他由羧基参与的各元环组成.与一般常见的6元水簇不同,配合物1中的6元水簇采取了高能量的类似苯环的平面构象.配合物(2)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Co(H2O)6]2+配位阳离子、二个[Co(phen)3]2+配位阳离子、三个游离的癸二酸根和30个晶格水.Co原子也有两种配位模式.在[Co(phen)3]2+配位单元中,Co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原子配位,构成略有畸变的八面体,Co原子位于八面体的对称中心.在[Co(H2O)6]2+配位单元中Co(II)与6个配位水的氧原子配位,6个配位水中的6个原子和Co(Ⅱ)形成八面体结构.通过水分子之间及水分子和羧基阴离子间的氢键形成了二维有序水层,二维水层中最小的构筑基元为6元环的水,最大的构筑基元为16元环水,每个水环中分别含有6个和16个游离的没有配位的水分子,水分子之间通过很强的氢键作用形成环形的超分子水簇.这些基元片断在二维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二维有序水层.有趣的是,在该水层上通过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氢键形成了16元大环水簇,它与两端的六元环共用六条边,每一个16元水环中含有16个游离的没有配位的水分子,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环形超分子水簇,每个水分子同时作为氢键的给体和受体.[Co(H2O)6]2+和四个羧酸根离子位于十六元环水的中心,与其周围的游离水分子形成了十二个氢键,同时与环外的游离水和羧酸根形成了十个氢键,对大环水聚集体起到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中药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分析研究与质量控制一直是科研和实践领域的重大难题。该书阐述了中药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例,提出了将红外光谱用于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方法与特点优势。全书共  相似文献   
1000.
冯爽  周敬  冯亚莉  翟广玉 《化学通报》2023,86(10):1240-1249
健康生活方式特别强调食物质量,多酚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多酚,是多种植物性食品中发现最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之一。槲皮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造成的损害。槲皮素是一种亲脂性化合物,能够穿过细胞膜,可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化学预防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槲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抗炎、抗菌、抗癌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它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优化修饰获得了溶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活性明显改善、抗癌活性增强的槲皮素衍生物。综述了近年来槲皮素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为槲皮素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