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7篇 |
免费 | 1544篇 |
国内免费 | 239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021篇 |
晶体学 | 169篇 |
力学 | 427篇 |
综合类 | 190篇 |
数学 | 1186篇 |
物理学 | 3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75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69篇 |
2014年 | 427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373篇 |
2011年 | 386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367篇 |
2008年 | 412篇 |
2007年 | 384篇 |
2006年 | 369篇 |
2005年 | 360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297篇 |
2001年 | 272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给出了三维回旋自共振微波放大器(CARM)的电于运动方程和光场演化方程,并在忽略束流空间电荷效应的前提下,编制了单模放大器程序。利用数值模拟详细考察了电子束束流质量对微波输出功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3.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形成机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ETAAS)中气态原子形成机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62篇。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宽禁带光导半导体的固态光导微波源是高功率微波产生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案具有功率密度高、频带范围宽等特点,且其低时间抖动特性使其在功率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利用光波束形成网络构建光导微波有源相控阵是光导微波器件迈向实用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光导微波相控阵系统原理,设计了光导微波真延时网络架构,并构建了差分真延时相控阵和考虑相位随机误差的真延时相控阵的理论模型,对影响功率合成和波束扫描的关键因素开展定量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发射1 GHz信号的n×10阵列,延时均方差在10 ps以下时,指向偏差小于0.13°,峰值增益损耗小于2%;延时步进精度在10 ps以下时,指向偏差小于0.2°,峰值增益损耗小于0.03%。由此提出延时精度指标,为未来更高功率、更大规模的光导微波合成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通过改变四正辛基溴化铵(TOABr)用量和Cs/Pb摩尔比,在室温下采用一步单溶剂法成功制备出单斜相CsPbBr3和六方相Cs4PbBr6两种相结构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发现,当TOABr浓度较低时(Cs/Pb/Br=1:1:4),体系中主要生成了单斜相的CsPbBr3纳米立方块,该立方块主要经历了快速成核、尺寸分布聚焦生长和Ostwald熟化生长3个阶段,最终尺寸为(11.8±1.6) nm.随着TOABr用量的增加,Br-和Pb2+结合形成[PbBr3]-和少量的[PbBr4[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相互竞争.在成核期和生长早期体系中[PbBr3]-占主导,因而形成大量的CsPbBr3纳米晶,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过量的Br-会与纳米晶中的Pb相互作用,导致CsPbBr3纳米晶部分转变为具有六边形形状的Cs4PbBr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低磁场相对论磁控管高功率微波器件实验驱动需求,对基于脉冲形成网络(PFN)储能的高功率脉冲产生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其结构紧凑且具有较好的输出脉冲波形,设计了半环形PFN脉冲形成单元,两个半环形带状PFN与一体化开关、绝缘盘组成圆环形高压脉冲产生模块。PFN脉冲形成单元由13个陶瓷电容与半环形金属电极板构成,多个高压脉冲产生模块同轴层叠,所有开关导通后各模块PFN串联放电,产生快前沿高功率方波脉冲,再通过对触发开关和充电电源的同步控制实现重频工作。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对PFN物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制的高压脉冲产生模块充电51 kV在负载8.5?上输出电压峰值49.6 kV、脉冲半高宽108 ns、脉冲前沿14 ns、平顶(90%~90%) 74 ns,具有较好的方波特性;11个高压脉冲产生模块层叠集成为1个22级紧凑PFN-Marx装置,在充电51 kV的条件下,84?负载上获得峰值516 kV的高电压脉冲输出,半高宽104 ns、平顶63 ns、脉冲前沿11 ns,实现了20 Hz连续15 s重频稳定工作,输出波形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增大输出电压的同时减小高压阻尼振荡发生器的体积和降低其成本,建立了一种4×4级间自触发Marx结构的阻尼振荡发生器模型。该模型每级的主开关采用基于电容触发方式的串联IGBT模块,只需提供一路隔离信号控制一级放电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通过级间电容实现对相邻级放电管的栅极自动充电和放电,使其导通和关断。该模型提高了Marx单级的工作电压和简化了每级的驱动电路,并且通过加入缓冲电路,解决开关管动态、静态均压问题。基于这种拓扑结构搭建了一台高压阻尼振荡发生器样机,在电感负载上输出16 kV、振荡频率1 MHz的阻尼振荡波形,波形上升时间约为75 ns,重复频率500 Hz。样机体积小巧、工作稳定,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T形管中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分布对组分可调热力循环性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的研究均是基于理想分离假设分析T形管对热力循环的影响。为研究T形管实际分离性能对热力循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T形管的新型自复叠制冷系统。对制冷工况下T形管中R134a/R600a的组分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新型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T形管出口的流量分配比越高,其分离效率越大。当干度大于0.8或R134a质量分数大于0.7时,T形管两个出口的分离效率相对较小。与无分离的制冷系统相比,基于T形管的自复叠制冷系统的COP可提升0.83%至18.69%,单位容积制冷量可提高3.09%至36.2%,过冷器热负荷可降低11.6%至31.3%。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形貌氧化锌纳米棒的CVD法制备及生长机制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VD技术制备了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棒.并利用XRD、SEM、能谱仪、荧光光谱仪对比研究了其表面结构、成份、相结构及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样品形貌随着沉积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其生长遵循金属自催化机制.并且表明离子化氧空位的存在有利于ZnO的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