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化学   728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01.
温亦兴 《广州化学》2013,38(2):77-82
马来酸酐(MAH)是聚丙烯改性中最常用的极性单体,在连续反应中酸酐基呈现很高的活性,反应产物热稳定性良好,可被应用于合金,塑料等材料的生产。随着各种技术的广泛应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改性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改性方法有:溶液接枝法、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和辐射接枝法。文章阐述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其产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2.
采用熔融共混法研究助剂马来酸酐(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2)对可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丙烯(PP)非织造布切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红外谱图表明MAH和PP-2的酸酐官能团与PPC发生了开环反应.MAH、PP-2可显著提高切片的拉伸强度,当MAH,PP-2用量为1%和2%时,切片拉伸强度较不添加助剂时分别提高了116%和101%.MAH,PP-2的加入降低了切片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特性黏数,同时提高了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扩大了切片的使用和加工温度范围.当MAH用量为1%时,切片Tg提高了4℃.当MAH,PP-2用量为1%和2%时,切片5%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44℃和20℃.加入MAH、PP-2的切片断面的微观形貌图显示切片内部凹陷和空洞较少,较为平整,PP-2改善切片相容性的效果优于MAH.PPC和PP置于磷酸缓冲液中30天的降解率分别为4.30%和0%,说明PP在磷酸缓冲液中几乎不降解.加了助剂的切片30天的降解率在3.80%以上,说明制备的PPC/PP非织造布切片是可降解的,对环境友好.开环反应、增加切片界面黏附力、降低界面张力等可能是助剂提高切片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03.
为改善竹纤维(BF)与聚丙烯(PP)的界面结合,采用碱(NaOH)和异氰酸酯偶联剂(TDI)复合改性竹纤维,制备BF/PP复合材料。分析了竹纤维改性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热行为及化学结构变化,考察了竹纤维改性对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VSP)和动态热力学性能影响,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了观察,最后探讨了改性竹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经复合改性后,表面形成了氨酯键结构,竹纤维素晶体尺寸和结晶度增大,竹纤维的最快热降解温度和复合材料的VSP分别提高了20℃和4.5℃。SEM、DMA分析显示,竹纤维复合改性改善了两相界面结合,利于力学性能提高。拉伸实验表明,在复合改性竹纤维添加比例为40%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21.6%、23.3%和27.8%,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了24.2%和30.4%。  相似文献   
804.
表面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 (SiO2 )及其表面接枝改性对聚丙烯 (PP)结晶过程、等温与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并研究了上述等温结晶的熔融行为和平衡熔点 .研究发现纳米SiO2 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 ,能够提高PP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和结晶速率 ,但降低聚丙烯结晶的完善程度 .粒子的表面接枝处理 ,因改善了粒子与基体的亲和性而有利于粒子成核效应的提高 ,而且此效应尚与粒子的分散相关  相似文献   
805.
反应性单体改性PP/PS共混物结晶与熔融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三种反应性单体和两种PP接枝物改性的PP/PS共混物,用DSC研究了改性PP/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S的加入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两种接枝物的加入进一步提高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少量反应性单体对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高用量时则明显提高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外加接枝物或者反应性单体对共混物中PP的熔融温度影响不大,但是熔融峰形与结晶温度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80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中的硬脂酸钙进行快速定性分析,通过考察硬脂酸钙含量变化的系列PP-R的FTIR图,确定了对硬脂酸钙进行定性的特征吸收峰为1561cm-1;对无规共聚聚丙烯样品中的硬脂酸钙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间接测定硬脂酸钙含量;钙元素校准曲线在5.0-70.0m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8;该方法定量分析PP-R中的钙的加标回收率在91.0%-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7%-1.21%之间,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满足定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7.
氟气处理孔洞聚丙烯膜显著改善的电荷存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振连  赵敏  汤敏敏  杨强  夏钟福 《物理学报》2008,57(9):5859-5862
通过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红外光谱分析与开路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TSD)电流、原位实时电荷TSD和电荷等温衰减的测量,研究了氟气对孔洞聚丙烯(PP)膜的氟化改性及氟化改性对其驻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负压状态且较低的氟气分压及较低的反应温度(约60℃)和较短的反应时间(约15min)下,氟气能有效地氟化孔洞PP膜,更易于氟化预氧化的孔洞PP膜,氟化改性的孔洞PP膜,尤其是预氧化后的氟化改性 关键词: 孔洞聚丙烯膜 氟气 氟化改性 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8.
几种塑料的太赫兹光谱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太赫兹透射谱,研究其在0.2~2.6THz频段的光谱特性,得到了在室温氮气环境下这些材料的太赫兹吸收谱和折射率色散特性.发现这五种塑料在太赫兹波段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差异显著,折射率分别在1.35~1.85之间,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吸收很小,相比之下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吸收很大,这为塑料种类的鉴别及高太赫兹透过率塑料衬底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9.
We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of Λ Λ in pp collisions using a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N N system.  相似文献   
810.
交联改性可以提升聚合物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 含有蒽基团的高质均分子量等规聚丙烯(iPP)可由配位共聚合反应制得,随后通过双官能的马来酰亚胺试剂与iPP中悬挂蒽基团间的Diels-Alder反应可以成功制备交联的iPP膜材料。 材料的交联度可以通过凝胶重量分析及膜红外分析得出,并由制备过程中交联剂的加入量有效地调控。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与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表征发现,随交联度增加,交联改性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iPP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结晶能力逐渐下降。 对交联材料的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测试表明,随交联度增加,iPP的损耗模量逐渐降低,材料韧性变差。 交联iPP的Tg逐渐升高,说明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提升。 由于交联形成了聚合物链间的交联网络,形成了更多受力点并且限制了聚合物链的自由移动,交联材料的拉伸强度随交联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