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2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化学   729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248篇
数学   1315篇
物理学   211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0引言水杨酸具有羧基和羟基,是双功能基配体,羧基和羟基可分别脱去氢,因此有多种形式可参与配位(见Scheme1),其中Hsal-1的形式仅见一例报道犤1犦,其可靠性有待更多的研究来确证。对铜/水杨酸/吡啶三元体系的研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犤2~4犦,亦有几种化合物合成,例如Cu(Hsal)2(py)2和Cu(sal)(py)2等。配合物Cu(sal)(py)2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原文中无合成和表征犤3犦。铜/水杨酸/吡啶衍生物三元体系已有多个晶体结构报道犤5,6犦,但迄今无铜/水杨酸/吡啶三元体系晶体结构报道。对于配合物Cu(Hsal…  相似文献   
952.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reactivities of Fe(CO)n (n = 3~5) addition to different fulleren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CO)3 and Fe(CO)4 can be adsorbed to the outside network of fullerene via hollow and bridge sites, respectively. Both of them have larger binding energy, but when Fe(CO)5 is adsorbed via the top site, the binding energy is relatively smaller.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al curvature theory, the reactivities of Fe(CO)3 addition to the fullerenes are determined by KM of the ring center, and those of Fe(CO)4 addition by KD of the C-C bond curvature; while for Fe(CO)5, it presents weak reactivities in the addition reaction because of the larger volume effect. No matter whether the addition reaction takes place on the hollow or bridge site, the binding energies sh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KD. This work further enriched the directional curvature theory and applied the isolobel analogy theory in the fullerene addi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953.
基于化学同时平衡原理,提出复杂反应体系的极小反应网络方法(MRN),在指定中间物种数目条件下,构建反应步数最小的详细燃烧反应机理.确定了8个物种的氢氧燃烧的6个独立反应,对缺乏动力学参数的独立反应进行组合替代,反应速率常数采用Arrhenius双参数形式.采用构建的9步反应氢氧燃烧机理(MRN-C0)进行了点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速度的模拟.  相似文献   
954.
张方  张航天  杨甜  孔波  郭安儒  章琦  吴一弦 《高分子学报》2020,(1):98-116,I0004
采用2-氯-2,4,4-三甲基戊烷或对二枯基氯为引发剂和TiCl4或FeCl3为共引发剂,引发异丁烯(IB)可控/活性正离子聚合与官能端基转化,设计合成不同分子量及窄分子量分布的端基官能化聚异丁烯,如双端烯丙基溴官能化聚异丁烯(Br-PIB-Br)或双端烯丙基胺官能化聚异丁烯(H2N-PIB-NH2).采用烯丙基溴/高氯酸银体系引发四氢呋喃(THF)开环聚合,合成聚四氢呋喃活性链(PTHF+).进一步通过将IB可控/活性正离子聚合与THF可控/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2种方法相结合,设计合成2种新型官能化聚四氢呋喃-b-聚异丁烯-b-聚四氢呋喃(PTHF-b-PIB-b-PTHF)三嵌段共聚物:(1)以上述Br-PIB-Br为大分子引发剂,在AgClO4作用下引发THF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采用水终止活性链端,设计合成双端为羟基的HO-PTHF-b-PIB-b-PTHF-OH三嵌段共聚物(简称:FIBF-OH);(2)以上述合成的PTHF+活性链与H2NPIB-NH2链端胺基发生高效亲核取代反应,设计合成中间链段连接点含―NH―官能基团的PTHF-b-HNPIB-NH-b-PTHF三嵌段共聚物(简称:FIBF-NH).在上述三嵌段共聚物中,极性PTHF链段与非极性PIB链段的热力学不相容,导致其呈现明显的微相分离,且微观形态与共聚组成相关.PTHF均聚物易结晶,在上述共聚物中由于PTHF链段单端受限致其结晶性减弱.三嵌段共聚物分子链的中间连接点含―NH―官能基团,具有更强的氢键作用,促进PTHF链段重排并结晶,易形成更紧密的超分子网络结构,导致即使在PTHF链段相对分子量为0.7 kg·mol^-1时仍具有较强的结晶性,且结晶熔融温度明显提高.此外,由于FIBF-NH中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使材料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能,材料表面的切痕在常温下10 min后可以完全自愈合.本文设计合成的新型官能化PTHF-b-PIB-b-PTHF三嵌段共聚物兼具有PTHF与PIB的优良性能,在生物医用、智能修复等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互穿网络聚合物;蓖麻油;聚氨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热降解  相似文献   
956.
研究表明,神经元体系中化学突触耦合较电耦合更加普遍.本文研究了时滞无标度热敏神经元网络中化学耦合诱导的同步转迁现象.发现,不同延迟时间下有不同形式的同步转迁行为.无时滞情况下,出现从混沌簇放电到簇同步转变;对于较小的延迟时间,从混沌簇放电到峰放电同步;对于较大的延迟时间,则间歇性地出现从混沌簇放电到峰放电的多次同步转迁.这表明,化学突触耦合诱导的同步转迁行为强烈地依赖于时滞大小.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时滞和化学耦合共同作用下神经元的放电活动.  相似文献   
957.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模型网络的溶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阴离子嵌段共聚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网络在良溶剂中的文献溶胀数据作了理论的重新分析,指出这类网络是一种典型的符合两相结构图象的模型网络.将重新处理的文献实验数据与现有溶胀理论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平衡溶胀的统计热力学理论适用于交联密度较高(M_c≤3×10~4)的区间,而标度理论适用于交联密度较低(M_c≥3×10~4)的区间.  相似文献   
958.
《应用化学》2012,(3):303
《应用化学》创刊于1983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59.
用同步法合成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环氧树脂(P(MA-DMA)/EP)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IPN由于两网络间接枝导致相客性比较好,动态力学谱仅出现一个转变温度,当P(MA-DMA)/EP=20/80时,力学性能显示正协同效应,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最佳,不同组成比的IPNTg实-Tg计与(d-d)差值成正比。  相似文献   
960.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刘瑞瑛王静媛韩庆国李玉玮汤心颐(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阻尼性能,乳胶自1969年Sperling和Frisch分别发展了MilarIPN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