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22.
张沪生 《应用声学》1986,5(4):36-39
本文将冲击波近似看做不同频率的线性波的叠加,进而分析了聚焦冲击波粉碎肾结石的能量转换、集中和损耗,最后提出聚焦冲击波粉碎结石的机理——透射进入结石内的波首先破坏基质,导致结石的疏松和碎裂。  相似文献   
23.
混合型尿路结石的XPS和XRD联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深入了解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尿路结石的组份,为临床的相关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6例典型的混合型尿路结石成份和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检尿石成份合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其中2例含有少量磷酸铵镁。随着尿石中磷酸盐的增加,一水草酸钙(COM)的含量减少,二水草酸钙(COD)含量增加,表明磷酸盐的沉积抑制了高能量的COD向低能量的COM转化。采用XPS和XRD联合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尿路结石的组份和物相。  相似文献   
24.
红外光谱法在草酸钙结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草酸钙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组分 ,尿石中的草酸钙主要是以一水草酸钙 (COM)、二水草酸钙 (COD)的形式存在。区分草酸钙结石中的COM和COD及其比例 ,对于准确诊断结石的成因和提出正确的预防其复发的方法非常重要。红外光谱法是研究泌尿系结石的一种较理想的常用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鉴定成分准确、使用样品少、可以回收等优点。文中重点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在泌尿系结石研究中对COM和COD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并介绍了零交叉点一次导数光谱法、FTIR与四极质谱仪、FTIR与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FTRS)联合分析尿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一、前 言 肾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南方诸省发病率更高.肾结石病发作时常造成积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肾结石的治疗方法中,对少数特殊成份的结石,如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可以用药物溶解,使结石体积化小,以利于自行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26.
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微晶组分分析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液中微晶的组分、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并对其结石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结石类型、尿微晶组分和尿液pH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磷酸铵镁结石病人的尿液pH值较高,通常在6....  相似文献   
27.
现代仪器在泌尿系结石元素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泌尿系结石所含元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为治疗尿石症和预防其复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文章综述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泌尿系结石元素分析中的运用及其研究进展,这些技术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光谱(PIXE)、能量分散X射线分析(EDX)、电子束探针微区分析(EPMA)、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荧光光谱(XRF)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等。  相似文献   
28.
泌尿系结石组分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泌尿系结石组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为治疗尿石症和预防其复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文章综述了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和尿酸盐结石及胱氨酸类结石等组分分析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这些技术包括拉曼光谱、差热-热重(TGA/DTA)、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  相似文献   
2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高能震波肾损伤动物实验不同分组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处理,并将其结果与传统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研究,证明灰色系统理论在处理本实验数据时,运算步骤简单,结果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30.
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10例尿酸结石患者尿微晶的组分、Zeta电位、形貌及其与尿酸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尿酸结石患者的尿pH值较低,大都在4.8~5.7之间;尿微晶的主要成分为尿酸.其粒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并有聚集现象.相比健康对照者尿纳米微品的Zeta电位(-10.1mV),尿酸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更小(-6.02 mV).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服用柠檬酸钾)后,尿pH可上升到6.5左右,此时尿液中的大部分尿酸转变为溶解度显著增加的尿酸盐,因此,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性显著降低.本文结果表明,尿石组分、尿微晶组分及尿pH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