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化学   23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溶剂热、原位聚合和真空抽滤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细菌纤维素/镍钴硫化物/聚吡咯(BC/CoNi2S4@PPy)柔性电极材料,通过X 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拉伸强度和接触角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组成、机械性能和亲水性,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 构建了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 BR)的3种突变体蛋白, 即单突变体BRE194Q、三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和四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E194Q. 测定了突变体和野生型BR在水溶液和聚乙烯醇(PVA)膜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 采用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了PVA膜中野生型和3个突变体样品的M态寿命. 与野生型BR相比较, 在水溶液中, 单突变体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红移, 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最大吸收峰则分别发生了11.0和12.0 nm的明显蓝移. 在PVA膜中, 3个突变体BR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均发生蓝移, 四突变体BR的最大吸收峰为557 nm, 蓝移达15.0 nm. 四突变体BR在水溶液中的共振拉曼光谱不仅表现有与M态特征相关的1567和1573 cm-1谱带, 还有L态特征带1334 cm-1及N态特征带1200, 1328, 1530和1549 cm-1. 在PVA膜中的样品与在水溶液中的比较, 四突变体共振拉曼光谱的1334和1549 cm-1带消失, 同时1187 cm-1带的强度下降. 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的PVA膜中样品的M态寿命表明, 野生型BR的M态寿命最短, 单突变体的M态寿命小于1.0 s, 三突变体的寿命为3.0 s, 四突变体的寿命为2.0 s.  相似文献   
13.
王西奎  金祖亮  徐晓白 《色谱》1992,10(2):92-94
细菌细胞脂肪酸是与细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的重要组分,1963年Able等首次提出利用GC测定细菌细胞脂肪酸,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菌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途径,现GC已成为细菌细胞脂肪酸分析测定的重要手段。以往的研究均是将脂肪酸转化为相应的甲基酯后,与脂肪酸甲酯标样的GC保留时间对照或以GC-MS定性。本文利用Kovats保留指数和Lee指数结合GC-MS,分析研究了细菌中常见的脂肪酸,探讨了利用Kovats保留指数和Lee保留指数定性的可行性,并以上述保留指数为定性的依据,分析鉴定了多种细菌的脂肪酸组成。 实验部 (一)主要仪器、试剂 GC-5890气相色谱仪,配有3392A积分仪(美国HP公司)。 VG-7070E-HE GC-MS仪,联有DS11/250数据  相似文献   
14.
敞开式离子化质谱(Ambient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I-MS)是近年来兴起的质谱分析技术,可在敞开的大气环境下实现离子化,无需或只需少许样品前处理步骤,具有实时、简便、快速、高通量等诸多优点。近年来AI-M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质谱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AI-MS的技术分类与原理特点,总结了AI-MS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AI-MS在微生物种属鉴定与分型、微生物代谢物分析与生物膜分析、质谱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目前,环境电离与便携式质谱仪相结合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即将成为质谱领域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分子催化》2012,26(1)
在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细胞内生物催化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过程中,对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碳源、培养基组分NH4+,NO3-,HPO24-,Mg2+,某些导向PHB合成的关键中间产物以及PHB的提取方法均会对PHB的分子量产生影响.同时,通过对胞内PHB合成酶系中关键作用酶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β-酮硫解酶催化着控制进入PHB循环入口的关键反应,而PHB分子量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PHB合成酶和PHB降解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生长速率的测定及其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细菌生长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的结果。为了使问题简化、便于采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假设细菌在培养基中的分裂、生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底物进行扩散,并与细菌表面的活性物质进行作用(如输运过程);其次是细菌将底物吸收到细胞内形成细胞-底物复合物;然后是细胞-底物复合物在其内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产生酶促反应,进行分裂生长和排出代谢产物。现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7.
从生孢噬纤维细菌(Sporocytophaga)的发酵上清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具有CMC酶活性的组分.研究表明:该CMC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104;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5.0;Zn2+对该CMC酶有抑制作用,Fe2+对该酶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该CMC酶组分的CD光谱显示,β折叠结构是该CMC酶具有酶活的天然构象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甲烷是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由于甲烷排放的增加, 近200年来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以每年1%的速度急剧上升, 对温室效应贡献已达到15%~20%.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甲烷氧化细菌 (Methanotrophic bacteria或 Methane-oxidizing bacteria) 能够以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 通过甲烷单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nase, MMO)开始的一个酶系将甲烷最终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生长所需的碳骨架和能量.  相似文献   
19.
播娘蒿籽可溶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娘蒿籽经溶剂抽提得脂溶性物质,再经正己烷沉淀沥青质,得到可溶有机质.然后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可溶有机质分离为非极性馏分(2.5%)、弱极性馏分(37.3%)和极性馏分(60.2%).这3个馏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出7个系列、124种生物标志化合物,且以直链脂肪酸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研究表明室温保存的播娘蒿籽易受到细菌-酶的降解作用,其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降解顺序为:正烷烃>五环三萜烷>甾烷>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甲基弯菌IMV3011细胞生物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甲基弯菌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细胞悬浮液中充入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产生.但是甲烷氧化细菌细胞合成甲醇的能力受到了细胞内还原当量的限制.研究发现,细胞内贮存的聚-β羟基丁酸(PHB)分解后能够产生还原当量,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生能力.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氮和铜的起始浓度对PHB积累量进行调节来提高甲基弯菌IMV 3011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细胞内PHB含量的增加甲醇的产生能力也会增加.当细胞内PHB的积累量达到38.6%时,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的能力最强.当PHB的积累量超过38.6%时细胞生成甲醇的能力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