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771篇
化学   175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76篇
综合类   186篇
数学   143篇
物理学   6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王西奎  金祖亮  徐晓白 《色谱》1992,10(2):92-94
细菌细胞脂肪酸是与细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的重要组分,1963年Able等首次提出利用GC测定细菌细胞脂肪酸,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菌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途径,现GC已成为细菌细胞脂肪酸分析测定的重要手段。以往的研究均是将脂肪酸转化为相应的甲基酯后,与脂肪酸甲酯标样的GC保留时间对照或以GC-MS定性。本文利用Kovats保留指数和Lee指数结合GC-MS,分析研究了细菌中常见的脂肪酸,探讨了利用Kovats保留指数和Lee保留指数定性的可行性,并以上述保留指数为定性的依据,分析鉴定了多种细菌的脂肪酸组成。 实验部 (一)主要仪器、试剂 GC-5890气相色谱仪,配有3392A积分仪(美国HP公司)。 VG-7070E-HE GC-MS仪,联有DS11/250数据  相似文献   
142.
小鼠2-细胞胚胎电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影响小鼠2-细胞胚胎电融合诸因素进行了研究。胚胎细胞融合面与两电极相平行或相垂直;胚胎细胞在0.3 mol/L甘露醇液、0.25mol/L蔗糖液和杜氏磷酸缓冲液(PBS)中;当电脉冲的持续时间为80μs,电场强度为0,800,1000,1200,1400和1600V/cm时以及当电脉冲的电场强度为1200V/cm,持续时间为10,20,40,80,160和320μs时,胚胎细胞融合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融合面与两电极相平行,以0.3mol/L甘露醇液为融合液,电脉冲在1000—1200V/cm,20—160μs范围内的条件下,可获得满意的胚胎细胞融合率(88.6—94.5%),平均为92.2%。  相似文献   
143.
人凝血因子Ⅸ在家兔体内的持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用构建有人凝血因子Ⅸ cDNA的重组质粒(pCMV Ⅸ)或重组反转录病毒(XLⅨ和N2CMVⅨ)转染家兔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RSF),经过选择后将转有人Ⅸ因子cDNA的细胞包埋于胶原基质,然后进行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腹腔移植有RSF-XLⅨ转化细胞的家兔血浆中人Ⅸ因子表达水平可达100ng/ml,表达持续5个半月;腹腔移植有RSF-pCMVⅨ细胞的家兔血浆中人Ⅸ因子水平可高达2.95ng/ml,表达至今已超过10个月,而且仍在继续检测中。在移植方法上,我们做了进一步改进,将收缩后的细胞胶原块移植改为细胞胶原液注射,使移植方法更简便有效,无需进行手术,用此法皮下移植有RSF-N2CMVⅨ转化细胞的家兔血浆中,人Ⅸ因子表达水平可高达480ng/ml,表达至今已有3个多月,其持续表达的趋势仍很乐观,为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4.
观察了8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锌与淋巴细胞转化及自然伤细胞活性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清锌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伴有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下降。表明缺锌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5.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混胺羧酸根合铂(Ⅱ)类配合物[Pt((?)NH)(NH3)X2](a~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3Cl COO-(氯乙酸根),CHCl2COO-(二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C6H4-COO-(对甲基苯甲酸根),p-CH3O-C6H4-COO-(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MTT法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细胞DNA的键合量;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配合物(a~f)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MCF-7、HCT-8和BGC-823没有表现出活性,但对EJ和HL-60两种肿瘤细胞表现出好的活性,而且配合物(d~f)对HL-60细胞的活性与顺铂相当。配合物(a~f)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与其作用浓度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isplatin < c < b < a < f < e < d。  相似文献   
146.
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固定化细胞拆分D,L-缬氨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了一种利用具有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活性的固定化细胞拆分D,L-缬氨酸的新方法. 该酶促反应最适条件: pH=6, 反应温度50 ℃, 底物N-乙酰-D,L-缬氨酸浓度200 mmol/L, 固定化细胞用量0.2 g/mL(或100 U/mL). 0.1 mmol/L CoCl2条件对该酶促反应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在以上条件下反应2~3 h, 测得产物L-缬氨酸浓度95 mmol/L. 该固定化细胞连续10次使用, 平均转化率为90.8%(以N-乙酰-L-缬氨酸计), 显示出了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7.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 蚕丝蛋白对细胞色素c表现出选择性吸附. 以蚕丝蛋白微填充柱为载体, 在流动系统中建立了细胞色素c的分离富集方法, 以分光光度法在410 nm处检测分离富集过程. 在进样流速低于10 μL/s时, 2 mL样品溶液(pH=5.6的水溶液)中5 μg/mL的细胞色素c可被蚕丝蛋白微柱完全吸附, 而在洗脱流速低于15 μL/s时, 200 μL NaCl溶液(1.0 mol/L)可将吸附的细胞色素c完全洗脱, 分离富集系数为10. 用本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的线性范围为1.0~10.0 μg/mL, 检出限为0.33 μg/mL, 精密度RSD为2.5%(5 μg/mL, n=9). 此外, 还采用本文方法对人全血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富集, 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分离后蛋白的纯度.  相似文献   
148.
建立了一种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细胞酶联免疫电化学分析新方法. 该方法兼有细胞酶联免疫分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插指电极阵列酶催化银沉积电化学分析的灵敏性. 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包被白血病细胞, 先后加入鼠抗人抗体及碱性磷酸酶(ALP)标记的马抗鼠抗体, ALP催化抗坏血酸磷酸酯(AAP)水解成抗坏血酸(AA), AA使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并沉积到插指电极阵列表面, 导致插指电极阵列上相邻两个梳齿导通. 通过对电导率的测定, 可实现对细胞表面抗原的高灵敏分析. 此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测出50个左右的HL-60细胞)、特异性好, 且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 为白血病等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免疫分型提供了新技术. 此外, 该方法也可用于细胞表面分子基因工程抗体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9.
稀土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效应,研究表明稀土具有促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作用效应与稀土的种类,物种、浓度以及细胞的种类有关,表现出类似Hormesis效应的“低促高抑”现象.如陈兴安等学者曾报道稀土化合物既能促进正常细胞的生长又能抑制癌细胞.最近,一种化合物(Gd(III)-texaphyrinl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实验,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稀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通过与肿瘤细胞DNA特异性结合,影响DNA的合成或复制、影响细胞周期促进凋亡、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柠檬酸镧对各种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低浓度无明显作用特征,高浓度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不同肿瘤细胞对稀土的响应不同,宫颈癌HeLa细胞株相对敏感.本文进一步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柠檬酸镧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双向凝胶电泳(2DE)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检测结果显示有14种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包括与凋亡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核仁磷酸化蛋白(NMP)和S100钙结合蛋白(S100-A11)表达上调,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下调;应激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70-kDa protein 9 precursor,HspB8)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下调,而NAD依耐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2L)上调;翻译和蛋白降解相关蛋白:包括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eFF2)、核糖体蛋白(RPLPO)和钙网蛋白前体变体(calreticulin precursor variant and far upstream element(FUSE)binding protein 1,isoform CRA_b)下调,蛋白酶体proteasome beta 3 subunit上调.蛋白组学的结果提示,[La(cit)2]^3-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以及调节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诱导Hela细胞凋亡.进一步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验证和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结果显示SOD1、eFF2和Nm23蛋白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PARP激活,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升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另外,柠檬酸镧作用细胞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细胞色素c(cyt-c)释放和H2O2产生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膜电位的变化、ROS的生成和促凋亡蛋白的释放是细胞凋亡过程的关键事件.这些结果表明柠檬酸镧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这一结论与既往研究相一致,为柠檬酸稀土配合物的抗癌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Ca^2+超载是引起线粒体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Ca^2+也能调节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活性(VDAC)从而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的开放与关闭.柠檬酸镧能解离出镧离子(La^3+),La^3+具有类钙的性质,这可能是镧作用于线粒体引起凋亡的原因之一.当然,有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低剂量能促进线粒体PTP孔的开放,高浓度表现为拮抗作用或没有影响.另外,VDAC位于线粒体外膜,对线粒体及细胞功能调节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VADC1的表达没有变化,而VADC2没有检测到,说明VADC的表达在柠檬酸镧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粘附生长的角膜基质细胞的亲和力、三维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材料的细胞亲和力有较大改善,且材料表面细胞三维形态更加正常,铺展更为舒展,与材料的接触面积较大。细胞力学性能分析也发现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具有更高的粘附力和杨氏模量,以及更低的硬度,说明未改性p(HEMA-MMA)材料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这种毒性作用导致在其表面生长的细胞的细胞骨架遭到破坏,细胞健康状态明显不如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因此,改性后的Col/bFGF-p(HEMA-MMA)更适合作为人工角膜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