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8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6篇 |
晶体学 | 8篇 |
力学 | 49篇 |
综合类 | 19篇 |
数学 | 237篇 |
物理学 | 10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离轴抛物面镜离子束修形过程中存在的热效应累积和迭代加工效率问题,提出了将总去除量按一定比例划分的分批次加工与变束径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工艺实验探索。对口径为110 mm、曲率半径为1732.7 mm、初始面形峰谷值(PV)为0.525λ(λ=632.8 nm),均方根(RMS)值为0.025λ的球面镜进行分批次变束径离子束抛光实验,最终加工得到顶点曲率半径为1728 mm、离轴量为85 mm、PV为0.36λ、RMS值0.029λ的离轴抛物面镜。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分批次加工方法有效消除了离子束加工过程中的热效应,通过变束径局部精修加工的方法可以减少迭代加工次数,提升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52.
CCD易受空间环境中高能电子辐射的影响,造成性能下降和工作异常,针对此问题,选取某国产N沟道3相多晶硅交迭栅、帧转移结构CCD开展了电子辐照效应研究。采用三维蒙特卡罗软件FLUKA建立电子辐照CCD的组成材料Si和SiO2模型,仿真模拟电子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计算不同能量电子在Si和SiO2中的总质量阻止本领和射程,与文献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建立CCD像元阵列的三维模型,模拟计算不同能量电子在CCD中能量沉积过程的影响,以及像元间有无边界对电子在CCD像元中平均原子离位(DPA)的影响,分析了辐照损伤差异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靠近入射点的像元能量沉积最大处对应的入射电子能量较小;对于无边界像元,电子辐照产生的DPA随入射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在有边界像元中产生的DPA随入射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且随入射深度的增加无边界像元中产生的DPA与有边界像元中产生的DPA差值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3.
54.
55.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宽波段自发辐射增强性能的金属基底上光学偶极纳米天线,实现的总辐射速率与远场辐射速率增强因子分别达到5454和1041,在近红外波段,自发辐射增强(Purcell因子超过1000)波长范围达到260 nm,并且能够实现远场定向辐射.为了阐明天线性能背后的物理机制,本文考虑天线臂上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和多重散射的直观物理过程,基于Maxwell方程组第一性原理,建立了一个半解析模型,能够全面复现天线的辐射特性,包括总辐射速率、远场辐射速率、远场辐射方向图等.该模型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物理图像,即在模型导出的两个相位匹配条件下,表面等离激元在天线臂上形成了一对Fabry-Perot共振获得增强,然后传播到纳米间隙内点辐射源位置和散射到自由空间,由此分别提高了总辐射速率和远场辐射速率.并且,这一对Fabry-Perot共振产生了一对相互靠近的谐振峰,由此形成了宽波段自发辐射增强.本文提出的偶极纳米天线可以应用于荧光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及高速、高亮度纳米光源等领域,所提出的模型可用于光学天线的物理理解和直观设计. 相似文献
56.
在腔量子电动力学中,如果量子发光体与腔模式的耦合强度超过二者的平均损耗,就进入了强耦合区域,此时会形成部分光部分物质的新量子态—极化激元态.强耦合在室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激元激光、单光子非线性、量子信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单个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可以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拥有极小的模式体积,非常有利于强耦合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强耦合的理论背景、单个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间隙结构与量子发光体的强耦合、以及强耦合的动态调控,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