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23篇 |
免费 | 2329篇 |
国内免费 | 324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154篇 |
晶体学 | 163篇 |
力学 | 122篇 |
综合类 | 187篇 |
数学 | 34篇 |
物理学 | 50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5篇 |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332篇 |
2021年 | 335篇 |
2020年 | 338篇 |
2019年 | 310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312篇 |
2016年 | 351篇 |
2015年 | 367篇 |
2014年 | 659篇 |
2013年 | 593篇 |
2012年 | 620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620篇 |
2009年 | 661篇 |
2008年 | 755篇 |
2007年 | 645篇 |
2006年 | 728篇 |
2005年 | 562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464篇 |
2002年 | 441篇 |
2001年 | 376篇 |
2000年 | 310篇 |
1999年 | 349篇 |
1998年 | 289篇 |
1997年 | 286篇 |
1996年 | 274篇 |
1995年 | 309篇 |
1994年 | 233篇 |
1993年 | 220篇 |
1992年 | 233篇 |
1991年 | 181篇 |
1990年 | 187篇 |
1989年 | 168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通过Sol-gel(溶胶-凝胶)技术,首次将Al3 离子和K 离子同时引入到掺Er3 硅酸盐玻璃中,并测定了硅基玻璃中Er3 离子的吸收光谱、透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谱)、上转换光谱、拉曼光谱及荧光寿命.结果显示:掺入的Al3 离子和K 离子不但分别使Er3 离子的荧光强度增强20倍和70倍,而且使Er3 离子在1 532 nm处的荧光寿命从4.8 ms延长至7.1和11.2 ms,但经过进一步分析可知两者对其的影响机制却完全不同;同时作者发现,在980 nm波长激发下,Er3 离子的上转换荧光应该同时存在两种发光机制:双光子吸收和能量传递上转换. 相似文献
23.
本文叙述了用自己研制的六道中性粒子分析器(即中性粒子谱仪),测量HL-1托卡马克装置离子温度的实验,给出了在1986年进行的一组放电实验所得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及其随放电时间变化的结果,测得的中心离子温度的典型值为474eV,在相应等离子体参数下,Artsimovich经验公式给出450eV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在线流动注射-溶剂萃取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它具有原理简单,萃取装置,萃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经对地表水,人发和中草药中Mn(Ⅱ)进行在线FIA-EXT-AAS分析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76μg.ml^-1,RSD1.02%线性范围0.5-5.0μgm.ml^-1回收率94-102%。 相似文献
25.
26.
紫外差光谱测定Gd(Ⅲ), Yb(Ⅲ)与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1 mol·L-1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 pH 7.4, 室温条件下, 应用紫外差光谱滴定观察了Gd(Ⅲ), Yb(Ⅲ)与N, N'-二(2-羟苄基)乙二胺-N, N'-二乙酸(HBED)的结合. 结果表明 Gd(Ⅲ), Yb(Ⅲ)与HBED均形成1∶1的配合物, 其紫外差光谱均于237和291 nm处出现吸收峰, 在237 nm处配合物Gd-HBED与Yb-HBED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ΔεGd=(22.52±0.20)×103 cm-1·mol-1·L, ΔεYb=(27.15±0.11)×103 cm-1·mol-1·L; 配合物Gd-HBED与Yb-HBED的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 lgKGd-HBED=13.56±0.28, lgKYb-HBED=16.06±0.03, 符合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27.
28.
半导体中的自旋弛豫--从体材料到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半导体中的自旋弛豫过程给出一个简要的回顾,介绍了半导体材料从体材料到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不同维数的结构中各种自旋弛豫过程,主要关注了自旋去相位和相干控制。对于不同材料中的各种弛豫机制,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在实验上以一种可以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可调参数从而达到控制自旋弛豫过程。这些参数主要有电场、磁场、温度、应变、有效g因子等等。本文的组织上,首先介绍研究前景,第1部分简要介绍了自旋弛豫的四种机制。第2部分按照维数的不同将半导体中自旋弛豫分为3个部分:体材料、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在每一部分中又基本上按照电子、空穴、激子的顺序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于不同的载流子,考虑了自旋弛豫对可调参数的依赖关系。这些结果要么试图解释了已有的实验结果,要么从理论上给出预言从而给实验指明了方向,为室温下可以使用的自旋电子学器件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固态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铺平了道路。最后简单地给出展望。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