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1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3059篇
化学   7125篇
晶体学   110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151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348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8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82.
还原态Pt-Al2O3催化剂中存在离子态Pt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韫  杨锡尧  庞礼 《催化学报》1989,10(1):7-13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不同基质中钐离子光谱特征的研究,发现钐离子的存在价态与基质密切相关。讨论了被取代阳离子电荷、半径等化学因素对基质中钐离子价态的影响,利用能带理论建立了基质中变价稀土离子的价态与基质间关系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84.
85.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 → Eu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 → 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6.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Zn2+,Hg2+,Cu2+,Fe3+,Cd2+,Co2+,Ni 2+,Mg2+,Ca2+,Al 3+,La3+,K+,Na+,Mn2+,Pb2+和Ag+),只有Cu2+的加入会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粉色,并且在534nm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说明传感器L可以裸眼识别Cu2+。通过紫外滴定得到L可以识别Cu2+的最低检测限为1.9×10-8 mol·L-1。制备了基于L的Cu2+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u2+。通过Job’s曲线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配合物L-Cu2+之间的结合比为1∶1。另外,若向L-Cu2+的DMSO溶液中加入1equiv.EDTA,溶液瞬间由粉色变为无色,说明EDTA可以取代L并与Cu2+结合,因此传感器L识别Cu2+是可逆的。另外,向L-Cu2+的配合物中加入Hg2+,溶液会由粉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可顺序实现对Hg2+的裸眼识别。通过紫外滴定计算出L-Cu2+识别Hg2+的最低检测限为2.9×10-7 mol·L-1。因此该程序型传感器L可以有序的裸眼识别Cu2+和Hg2+。  相似文献   
87.
以Fe_3O_4为磁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MCB)。采用FTIR、XRD及SEM对MCB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发生了交联反应,且Fe_3O_4被壳聚糖包埋。通过正交试验L_9(3~4),得到MCB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环氧氯丙烷用量为3.0 m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0 h,MCB对Cu~(2+)的吸附率可达63.70%。同时在单组分体系中研究了MCB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CB对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0,MCB对Cu~(2+)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研究表明,MCB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8.
A 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2,2'-bisbenzimidazole (L), for CN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structurally simple receptor displays great selectivity for the cyanide anion over other common inorganic anions in an aqueous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furthe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lower detection of the fluorescenc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to CN is in 10 9 mol/L range. Thus, the present probe should be applicable as a practical system for the monitoring of cyanide concentrations in aqueous samples.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离子印迹材料Fe3O4@SiO2@IIM,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Fe3O4@SiO2@IIM磁材料颗粒较均一,粒径约为20nm,单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8.66emu·g-1)。基于此,建立了离子印迹磁固相萃取(IIMSPE)-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联用技术分析环境水样中Ni(Ⅱ)的新方法。对影响MSPE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方法对Ni(Ⅱ)的检出限为0.015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7.3%(n=7,c=0.1ng·mL-1),富集倍数为24.8,所制备的磁性离子印迹材料不同批次间RSDs为10.9%(n=5,c=0.1ng·mL-1),所合成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5次以上。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标准水样(GSBZ50009-88)中的Ni(Ⅱ)含量,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测定值和标准值吻合良好。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湖水和长江水中Ni(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6%~107.2%。  相似文献   
90.
《化学分析计量》2014,(1):11-11
<正>"第15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定于2014年9月在成都举行。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是国内离子色谱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及展览会。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展示广大离子色谱工作者近两年来在科研开发、生产应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明、新创造,为广大离子色谱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工作者搭建展示才华、增进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