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894篇
化学   1095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16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系统测量了炮弹能量为1.6—20.0 keV/u Ne~(8+)与He的单电子俘获n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将测得的相对态选择截面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以及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弱反应通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天体物理中常用的l分布模型,计算了1.6和2.4 keV/u Ne~(8+)与He之间电荷交换中的软X射线发射谱,通过与近期实验测量的X射线谱比较,发现计算的软X射线谱强度明显偏离已有的测量值.这些研究表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分子库仑过垒模型以及l分布模型在定量描述电荷交换态选择截面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天体物理的X射线背景研究中,可能导致对天体等离子体参数的描述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992.
构建了一种新型香豆素-萘酰亚胺荧光/电子顺磁共振双功能探针CNNOH,并结合荧光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可结合荧光光谱的灵敏性和EPR波谱的特异性进行次氯酸的检测;由于香豆素与萘酰亚胺之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探针分子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135 nm),可有效避免由激发光导致的杂散光对检测的干扰.该双功能探针具有检出限低(0.214μmol/L)、反应速度快(~10 s)、检测范围宽(0~5 mmol/L)、选择性好及在生理条件下稳定的特点,预期在活体细胞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喀什河吉林台水电站地区是地壳现代构造运动仍十分活跃的地区,工程的安全有可能会受到断层新活动的威胁,必须提供有关区域稳定性资料作为建设的依据,本文应用显微构造分析,同位素法测年,石英形貌法研究综合确定可能威胁工程的断层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的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其活动的下限时间是13-20万年,上限时间为9-15万年。结合模拟实验的结果指出,在继续遭受到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工程区会作整体的抬升,不会产生新的断裂系统和应力集中区,因此选取的工程场址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显微拉曼检测蛋白核小球藻鉴别丁草胺及草甘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鉴别载体,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分别获取生长在除草剂草甘膦、丁草胺污染水体以及正常水体的蛋白核小球藻β-胡萝卜素的拉曼光谱信息,对2种除草剂进行了鉴别.利用预处理后的光谱信号,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预测模型及线性判别分析(LDA)分类模型.当阈值为±0.3时,全波段建立的PLS模型对草甘膦和丁草胺的预测正确率高达83.33%,特征峰建立的LDA分类模型对2种除草剂的分类正确率均达到了100%.结果表明,利用蛋白核小球藻为载体对丁草胺和草甘膦2种除草剂进行鉴别是可行的,且LDA分类模型更适合除草剂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数码显微、延时摄影等数码技术可以应用于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细节现象及变化过程。在“探究海洋工程中钢管桩腐蚀速率曲线的奥秘”的教学中,数码技术支持下的吸氧腐蚀实验,能促进学生构建供氧均匀和供氧不均匀2种吸氧腐蚀认知模型,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96.
《光学技术》2013,(4):339-342
对离轴数字全息显微相位畸变的自动补偿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对由CCD记录的数字全息图采用平均梯度自聚焦方法确定最佳再现距离,然后将修正的虚拟参考光作用于切趾滤波后的全息图进行数字再现,经像平面相位自动补偿后得到无畸变的物体相位分布。该方法仅需记录一幅离轴数字全息图就可以自动快速地重建物体的真实相位信息。  相似文献   
997.
光学元件磨削加工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威胁着光学元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成为现阶段高能激光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抛光表面光学元件的亚表面损伤检测已成为光学元件制造行业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光学共聚焦成像、层析技术、显微光学、光学散射以及微弱信号处理等技术,给出了基于光学共焦层析显微成像的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针孔大小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首次给出了亚表面损伤的纵向截面分布图.与腐蚀法比较结果显示:针对自行加工的同一片K9玻璃,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测得的亚表面损伤深度45 μm左右;采用化学腐蚀处理技术,对光学元件逐层刻蚀,观察得到的亚表面损伤深度50~55 μm.两者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定量、非破坏检测.  相似文献   
998.
卢景雾  刘扬 《波谱学杂志》2011,28(4):564-572
自从1945年前苏联科学家Zavoisky在固体中观察到电子顺磁共振(EPR)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以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已经经历了6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上,20世纪50、60年代是EPR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至今,EPR波谱学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其间大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 20世纪60~80年代初是EPR波谱设备研制和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二)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是EPR实验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实验方法及其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阶段;(三) 21世纪以来,开始了新的实验技术和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开始脉冲EPR波谱学的应用和相关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999.
自由基在煤变质过程、煤自燃反应及煤热解和液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测量煤中自由基总量对于研究上述煤的反应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于单点法测量煤中自由基含量的准确度及精确度不够,该文通过考察ESR测定自由基含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尝试建立了标准曲线方法测定煤中的自由基含量,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重复性实验的相对准偏差(RSD)<3%,自由基含量在本实验范围(6.12×1015~1.47×1017)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煤中自由基含量测定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黄柳  余桂英  郑颖君 《光学技术》2011,37(5):556-561
针对目前微小深度尺寸现场测量难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光切原理的现场视觉检测系统,应用自主开发的基于Directshow和VC++的图像采集和处理软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被测工件表面的微小深度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景深达700μm,可测量20~990μm的深度尺寸,系统整体的测量不确定度优于3%;在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