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化学   647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物理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超微量铂丶铑连续催化极谱测定及其催化波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柏崇  郑日云 《化学学报》1983,41(5):418-424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ultramicro amounts of platinum and rhodium the optimum condition has been described as 1.5N H2SO4-1.2% NH4Cl-0.0012M (CH2)6N4-0.003% N2H4XH2SO4. Both platinum and rhodium produce hydrogen catalytic waves with peak potential at-1.03 V and - 1.27 V (vs. S. C. E.) and the peak height of differential wave in single-sweep polarograph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ls in the range from 0.05 ppb to 1.0 ppb for platinum and from 0.0025 ppb to 0.1ppb for rhodium,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other platinum group metals and some base metals on the height of catalytic waves has been examin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ethod is very selective. It is applied even at 200:1 or at 1:10 (Pt:Rh). The mechanism of the catalytic waves has been discussed. The catalytic waves of both platinum and rhodium are due to "surface catalytic wave of hydrogen". The wave of rhodium can be attributed to catalytic discharge of hydrogen ion by the complex (Rh(CH2O)2Cl4)-. One of the ligands, formaldehyde, is the product of hydrolysis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 The wave of plainum can be attributed to catalytic discharge of hydrogen ion by the complex (PtACl5)-, where a denotes intermediate product (a substance containing CH2=N group) formed during the hydrolysis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 The role of hydrazine sulfate in catalytic system has been shown. Hydzazine can react with formaldehyde to from (CH2=N)2 which promotes the growth of platinum catalytic wave and in this way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the system can be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732.
龚昌合 《光谱实验室》2006,23(3):558-560
用ICP-AES同时测定工业硫酸样品中的铁、砷、铅、汞.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7%-110%,11次测定的RSD(n=11)小于2.4%.方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33.
在酸性条件下,曲利本蓝(TB)、硫酸奈替米星(NETS)或硫酸依替米星(ETS)各自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强度十分微弱,但TB与NETS或ETS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能使RRS强度显著提高并产生新的RRS光谱.TB-NETS和TB-ETS体系均有两个强的散射带,最大散射峰位于717nm处.分别在0.2-8.0μg·mL-1和0.4-7.0μg·mL-1范围内RRS强度与NETS和ETS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NETS和ETS的测定方法.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市售NETS和TES注射液中药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34.
 用辅以回流处理的两步法制备硫酸化氧化锆(SO2-4-ZrO2), 再用浸渍法制备Li质量含量为0.5%~15%的LiCl/SO2-4-ZrO2催化剂. 650 ℃时,在Li含量为15%的催化剂上,获得了90.6%的乙烷转化率、85.9%的乙烯选择性和77.8%的乙烯收率,在24 h的实验考察中,乙烯的收率一直保持在71%以上.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酸碱性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iCl的添加使催化剂中四方相ZrO2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减小,表面酸性减弱,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明显提高,但ZrO2的体相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LiCl慢慢流失,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逐渐下降. 与未经回流处理制得的硫酸化二氧化锆相比,采用回流处理后的ZrO2制得的SO2-4-Zr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样品可负载更多的LiCl, 有利于延缓催化剂活性因LiCl流失而下降.  相似文献   
735.
孙小玲  吴毓林 《化学学报》1997,55(6):600-604
我们在合成鞘氨醇3时,成功地分离到一对环亚硫酸酯1由于硫原子手性形成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氢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们手性硫原子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736.
不同稀释剂中HDEHP的界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N2, Na2)SO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 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 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min, Tmax, Ai以及△G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 脂肪烃>芳香烃>氯仿>甲基异丁基酮, 这种变化主要是在体相中和界面上稀释剂与萃取剂、界面上的萃取剂及稀释剂与界面层水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讨论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的萃取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737.
系统地研究了Ce(IV), H2SO4, Ru(bipy)3^2^+和5种α-羟基羧酸对Ce(IV)氧化钌(II)-联吡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分别与Ce(IV),Ru(bipy)3^2^+, 5种α-羟基羧酸的浓度和1/[H2SO4]^2成正比, 据此提出了偶合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推导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38.
李程桥  王一波 《化学学报》2021,79(8):1065-1072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量子化学的组合方法并应用于研究在硫和汞复合污染地区, 汞及其化合物是否会参与和驱动硫酸气溶胶形成. 该方法采用Molclus Genmer模块生成数以百万计的巨量团簇初始结构, 用自洽紧束缚GFN2-xTB方法预优化, 再用B3PW91-D3(BJ) DFT方法重新优化, 结合能经ωB97M-D3(BJ)校正后计算出团簇的热力学函数, 以其生成过程Gibbs自由能变大小排序, 获得团簇稳定序列及其对应的结合能和热力学函数. 然后用该方法研究了汞及其化合物、硫酸和水生成的8种团簇模型共计240万个结构, 结果表明HgSO4, HgO等汞的极性化合物以及Hg22+和 Hg2+能够促进硫酸气溶胶的形成, 而Hg以及无极性的HgCl2和Hg2Cl2对硫酸气溶胶成核的影响较小. 这一结论对硫、汞复合污染环境下, 硫酸气溶胶成核机制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739.
蒋治良,邹明静,梁爱惠,沈星灿. 硫酸软骨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物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J]. 化学学报, 2006, 64(2): 111-116.  相似文献   
740.
Ti(SO4)2沸腾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及光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化学活性高、可见光透过性好、吸收紫外光性能强、具有超亲水性等[1-2],可用于制造电介质材料、光催化薄膜、化学传感器等[3]。TiO2作为光催化剂几乎能氧化降解水体和空气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制备纳米TiO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