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篇
  免费   1615篇
  国内免费   2285篇
化学   230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30篇
综合类   124篇
数学   180篇
物理学   479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梅平  侯聪  赖璐  吴小梅  刘义  郑延成 《化学通报》2013,(11):1034-1039
以溴代正烷烃、乙二胺、1,3-丙磺内酯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SGS-8、SGS-10、SGS-12、SGS-14);采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SGS-12与聚丙烯酰胺(PAM)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纯度较高,具有较低的cmc值和较好的表面活性;SGS-12/PAM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曲线和芘探针在体系中微极性的变化表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且形成混合胶束;SGS-12与PAM结合是一个由焓驱动的自发过程,△H和△S均小于0,表明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合成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分子上的平均结合数为287。  相似文献   
9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Ag2(HL)(NO32]n1)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HL作为中性四齿配体连接2个Ag(Ⅰ)中心,其中一个Ag(Ⅰ)中心与HL配体中的ON2供体(羰基O,亚胺N和吡嗪N1原子)和2个单齿硝酸根配位,构成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而另一个Ag(Ⅰ)离子与1个单齿硝酸根,1个双齿硝酸根和HL配体中的吡嗪N4原子配位,形成扭曲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另外,相邻的Ag(Ⅰ)离子通过桥联的硝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93.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了盐酸苯肼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苯肼能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H<0、△S<0,得出盐酸苯肼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盐酸苯肼使BS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94.
张旭  储伟 《化学通报》2013,(4):338-34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运用分子模拟技术辅助CO2转化研究的部分工作,主要包括CO2分子在金属原子、团簇、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活化以及CO2催化转化的反应路径分析等。分子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水平认识工具将在CO2的俘获、封存、利用和储存(CCUS)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缓冲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扫描速率等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B-R缓冲溶液中,大豆甙元与BSA在相互作用20min后形成1∶1型的单一的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两者的结合常数β=8.29×105 L·mol-1,转移系数α=0.367 9,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1.39s-1.  相似文献   
96.
合成了一种18-冠-6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1), 研究了其作为主体对金属离子与阴离子的选择性识别行为. 结果表明, 主体1对Ba2+离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响应, 并可以通过Ba2+调控主体1的堆积行为; 主体1还对F-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F-与苝酰亚胺单元之间发生了阴离子-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7.
龙德武  刘传银  赵鸿雁  陆光汉 《分析化学》2002,30(10):1250-1253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铜(Ⅱ)-三氮唑偶氮(2-[2,3,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TZAMB)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AN)的相互作用。在pH2.5(0.05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PBS)缓冲溶液中,DNA与Cu(Ⅱ)-TZAMB络合物形成一种电惰性结合物,使Cu(Ⅱ)-TZAMB络合物的还原峰电流减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盐效应以及紫外-可见吸收谱证实了是由Cu(Ⅱ)-TZAMB络合物与DNA形成一种插入式的电惰性结合物而使其峰电流下降。根据这种峰电流下降可以测定DNA,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8.
由于糖具有特殊的生物和生理性质 ,在工业生产中已有广泛应用 ,故其溶液热力学性质已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 .糖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性质已见文献报道 [1] ,但在非水体系中的有关数据则较少报道 .研究表明 ,溶剂介质的变化对溶质的溶剂化状态和溶质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大 ,选用酰胺为溶剂可以获得模拟蛋白质环境条件下的溶质 -溶剂、溶质 -溶质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2~ 4] .本文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得了葡萄糖在杂环化合物与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 .如果把杂环化合物作为 x,葡萄糖作为 y,按照 Mc Millan- Mayer[5 ] 理论 ,1 mol葡萄…  相似文献   
99.
3-[二(羧甲基)氨甲基]-1, 2-二羟基蒽醌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pH4.1的缓冲溶液中,研究3-[二(羧甲基)氨甲基]-1,2-二羟基蒽醌(AFB)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相互生成的紫色的配合物。采用UV光谱法,测得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值为510nm,与试剂本身相比较红移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474×10^4mol^-^1.cm^-^1.L,最大结合数n=7,表观结合常数K~c=3.85×10^6。研究发现,AFB与BSA之间主要是以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认为该反应符合Scatchard模型。离子强度对结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梁映秋  卢先春  李春 《化学学报》2000,58(7):742-747
提出普通表面活性剂(单链两亲分子)亲水头基相互作用诱导疏水尾链平行聚集形成双分子膜的新机制。设计和合成了系列单烷基取代乙二胺C~nH~2~n~+~1NHC~2H~4NH~2(n=8,12,14,16,18)。通过电镜形态,分散液凝胶/液晶相变和对应铸膜的二维双层结构,表明单链两亲分子头基相互作用和脂链引入刚性片断一样,两者形成的双分子膜具有类似的结构和性能;展示了各体系取代乙二胺双层结构和性能的密切联系。指出了广泛认同的单链两亲分子形成双分子膜必须引入刚性片断的单一成膜机制的片面性,为组装新一类功能头基表面活性剂双分子膜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