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6篇
力学   3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7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1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韦曼(Carl Wieman)。  相似文献   
62.
 能看清黑洞细节的太空射电望远镜俄罗斯科学家试图揭开遥远太空天体---黑洞最神秘的面纱,他们建造了一架能观看到宇宙最深处的射电望远镜。众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残忍和最无情的“杀人者”,无论是行星还是恒星在黑洞面前都没有生路。黑洞惊人的吸引力即使是太阳光也无法抗拒,黑洞就像飓风,它会将整个世界吸入风洞中。关于这毁灭性的威胁暂时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谁也没有见到过黑洞,但是俄罗斯科学家找到一种能看到黑洞的方法,准备发射一架太空射电望远镜。它将比现有的望远镜敏锐几千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尼古拉·卡尔达绍夫指出,“这架太空射电望远镜甚至可以看清黑洞的细节,它将能使我们发现宇宙新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63.
《物理通报》2009,(12):23-23
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在标准的复印纸上印刷含有碳纳米管的墨水层,从而制成了电池以及其他能量储存装置.由此得到的高传导性纸张可以携带电荷,并且能够很容易地整合为一块具有柔韧性的电池.由于纸的成本很低,  相似文献   
64.
刘川 《物理通报》2004,(11):1-6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揭晓.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高能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戴维·波利策(H.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以表彰他们对强相互作用中夸克渐近自由的开创性发现.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他们三人的研究成果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将他们的发现描述成"夸克世界一项精彩的发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由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物理学朝着伟大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形成一种涵盖包括引力在内的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5.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是过去的1000年间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人物。他是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先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建者,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现代宇宙学的开创者,激光技术的理论先驱;同时,他又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和坚持独立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终生为和平、民主、自由和人权而斗争的世界公民。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应该至少得到7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还可以得到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66.
《高等数学研究》2007,10(1):98-98
2006年12月12日,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国科学院穹顶大厅隆重举行了2005年当选外籍院士的授证仪式.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大潜院士作为力学与信息学部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应邀参加了这一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赫尔斯和泰勒(两人都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表彰他们发现过一种新型的脉冲星,这一发现为研究引力揭开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8.
希格斯与他的“上帝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提出“希格斯机制”和预言“希格斯玻色子”而闻名于世的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2009年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和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颁发的奥斯卡•克莱因(Oskar Klein)奖。10月1日,希格斯在Alba Nova大学中心做了题为“我作为玻色子的一生”(My Life as a Boson)的获奖演讲。随着坐落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开始运行取数并寻找那个给予基本粒子以质量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希格斯机制和它背后的物理,甚至为LHC能否找到希格斯粒子而打赌。为了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还原四十多年前发现希格斯机制的真实过程,我们在此翻译了《Physics World》由编辑彼得•罗杰斯(Peter Rodges)于2004年7月采访希格斯本人后所撰写的文章《Peter Higgs: the Man behind the Boson》,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沙特林是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在1929-1949年间任国际度量衡委员会委员,在电工学、照明工程、计量学和科学技术史方面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0.
 И.B.库尔恰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工作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03年1月12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0年进入克里米亚大学学习.1923年大学毕业.1925年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任该所实验室主任.1943年,他创建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1955年,该实验室被改建成规模宏大的科研中心-原子能研究所.他在去世前一直担任该所所长.1960年该所称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他于1960年2月7日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