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957篇
化学   95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0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含氮给体结构对丙烯腈电荷转移光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正性烯类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咔唑的电荷转移聚合,诚田已作过详细综述。负性烯类单体的电荷转移聚合主要研究的单体是丙烯腈(AN)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Barton等研究了芳烃为引发剂的MMA光聚合。我们研究了芳胺为引发剂的光聚合。 芳胺,尤其是芳叔胺,是较强的电子给体,与负性单体在光照下经激基复合物而引发聚合,我们的实验表明,吡啶及其同系物(喹啉与吖啶)并不象吡咯及其同系物(吲哚与咔唑)那样有效地引发AN等负性单体的光聚合(见表1)。从图1所示的结构看,它们有  相似文献   
62.
电荷转移络合物理论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有机电荷转移络合物理论在药物与药物受体作用机理,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药剂学和药物分析几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用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方法研究了三乙胺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在 C6D6,CH3CN溶剂中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首先形成基态电荷转移 络合物(CTC),在CD3CN中,光照电荷分离形成离子自由基对,使三乙胺亚甲基产 生发射极化信号。同时用UV-vis实验证实CTC的存在。  相似文献   
64.
用时间分辨富里叶红外发射谱研究了高振动激发态CO向C2H2的传能,得到了CO(v=1-3)各振动态布居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微分法解出弛豫微分方程组,获得CO(v=1-3)向C2H2的传能速率常数分别为:2.0±0.1,6.0±0.2和9.4±0.8(10^-13cm^3·molecule^-1·s^-1)。传能速率随着振动量子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CO的振动能应向C2H2的对称伸缩模v2近共振V-  相似文献   
65.
激光闪光光解及其在凝聚相光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激光闪光光解的原理及其发展,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激光闪光光解在涉及光化学的诸多领域中,特别是在化学、光生物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自从O Connell等[1]报道苯甲酰苯胺(BA)在EPA玻璃体中异常的长波长荧光发射特性以来, 已有众多学者尝试解释该"异常"荧光的发射态性质[2~12]. Kasha等[2~7]认为长波长荧光是质子转移(PT)和电荷转移(CT)两种激发态发射的叠加, 而Azumaya等[8]则认为发射态只包含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态. 应该指出的是, 在上述研究中, 电荷转移态的指认并无有力的实验事实, 而主要是依据与具有CT双重荧光的对二甲氨基苯甲氰[13,14]的类比. 显然, 有关苯甲酰苯胺的长波长荧光发射态的准确性质仍待实验阐明  相似文献   
67.
用TEA CO_2激光将C_2H_4分子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高振动激发态的C_2H_4分子与基态的K原子碰撞发生振动态→电子态(V→E)传能过程,根据提出的能级组模型,对测得的时间分辨原子荧光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温度在453-663 K范围内,C_2H_4-K体系中V→E传能速率的数量级为10~(-10)/cm~3·molecule~(-1)·s~(-1),对应的碰撞传能截面约为0.30~0.80 nm.随着反应温度升高,V→E传能截面减小.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碰撞体间吸引相互作用在这种非共振的V→E传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利用多极相互作用势下的碰撞络合物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100公里以上的大气分子离子主要为NO~+。它的辐射特点及它与电子、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大气的化学过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这些过程,确定NO~+分子离子基态及其各个激发态的分子势能函数是非常重要的。精确的X~1Σ~+,A~1Ⅱ和a~3∑~+势能曲线已发表;基于光电子谱的研究发现了NO~+的其它激发态,但对于这些激发态的研究尤其是势能函数的研究不多。本文研究并导出NO~+的基态和10个激发态的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69.
对镉(Ⅱ)与对苯二甲酸和2,2′-联吡啶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主要贡献的激发态为16,17和26激发态而不是第一激发态,振子强度f为0.2052,0.3202和0.3234,对应的吸收波长为308.57,307.33和258.35 nm,与实验值310和253 nm相近.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Eu^2^+离子f→f跃迁发射产生的判据运用这-判据预测, 设计并合成了近四十种掺Eu^2^+的复合氟化物, 在这些基质中均观察到Eu^2^+的f-f跃迁尖峰发射。本文对所提供的判据从化学键性质和晶场效应方面作了简要解析, 并对判据的运用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