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化学   23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356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203篇
物理学   241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报道了软X光能诺仪探别元件的能量响应曲线标定工作.实验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3W1B束经及反射率计靶室,在束流40—80mA、贮存环电子能量2.2GeV专用光运行模式下,在150—1500eV能区的四个能段,做了铝阴极X射线二权管、滤光片及擦入射平面反射镜能量响应标定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比对及分析,最终给出X射线二极管在不同能量段最大可能的测量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92.
第九讲光速减慢和光缓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重庆  袁保忠 《物理》2005,34(12):922-926
高速光信号的存储是光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全光缓存器是当今高速光信号处理的瓶颈.本文介绍了全光缓存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光速减慢的原理、物理基础, 以及在半导体量子点中利用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发展全光缓存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3.
吴晓松  何平笙 《化学通报》2002,65(5):333-337
微液滴的非机械驱动是操纵微小尺雨液体流动的新方法。本文介绍当前有关微液滴非机械驱动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电化学方法产生并消耗表面活性分子来产生表面张力梯度;把表面浸润性梯度和温度梯度相结合;通过光敏化合物偶氮部分顺反异构的转换导致表面自由能的变化,最后由光照来驱动微液滴,以及利用固体基片上的亲水疏水条纹构建微芯片上实验室的液体非机械输送网络。  相似文献   
194.
用梯度修正自旋极化密度泛函(DFT)电子结构计算,研究了具有Th和D2d对称性包裹La和Gd原子的Si24富勒烯的稳定性.结果表明Gd@Si24具有很高的磁性而La@Si24的磁性完全猝灭.这些结果有可能导致Si基富勒烯团簇新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95.
鲍献丰  陈晓洁  李瀚宇  刘昌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12):123017-1-123017-6
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平台-机载天线一体化耦合计算属于典型多尺度时域电磁计算问题,采用传统的FDTD方法数值模拟时,由于精细结构的存在导致网格量巨大,计算效率低下。介绍了一种将非均匀FDTD方法与细导线FDTD方法以及多网格集总元件FDTD方法相结合的时域混合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计算开销,结合并行计算技术,快速计算得到天线端口上耦合产生的瞬态电压和电流响应,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无人机平台-天线一体化前门耦合数值模拟中。  相似文献   
196.
《低温与超导》2021,49(7):21-26,37
以二自由度动磁式作动器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Maxwell与Icepak的电磁场、温度场、流体场耦合传递方法。将电磁场中的涡流损耗和铜耗映射到温度场,采用强制液冷对作动器进行散热设计,并与自然冷却的温升进行对比。分析冷却液流速对散热的影响规律,利用管内强制对流Dittus-Boelter关联式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20℃环境下,自然对流散热和液冷强制对流散热的作动器的最高温度分别为137℃和22℃,液冷散热的温升仅为自然对流散热的20%,液冷散热热平衡时间缩短40%;对作动器温升实现有效抑制;冷却液最佳流速选择在1.6 m/s~1.8 m/s,在此范围内达到温升饱和区;冷却液在雷诺数5 000~11 000的湍流状态下,数值模拟结果与Dittus-Boelter关联式偏差控制在5%—10%,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在非对称周期势中考虑驱动马达的机械化学耦合,基于布朗马达的工作原理,利用MATLAB数值模拟驱动马达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运动特征.我们首先模拟了单个驱动马达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然后分别计算了多个驱动马达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后计算了不同负载力条件下马达运动速度的系综平均值.模拟结果表明驱动马达在定向运动中存在等待态和行走态,行走步长约为8.2nm,且马达运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与实验比较,发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98.
由于成本低,运行稳定,重力驱动移动床在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领域应用潜力较大。然而,相关强化传热技术目前仍待完善。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对颗粒流外掠翅片单元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翅片增加换热面,可以显著提高传热量,但不同翅片单元外颗粒流传热特性不同。颗粒流与不同表面的换热,由颗粒更新、颗粒接触、颗粒竞争掺混以及表面面积共同决定。总体来说,在迎流区,倾斜平表面能扩大面积并确保颗粒更新,更有利于换热增强。而对于背流区,竞争掺混与颗粒接触的影响更大,采用圆弧表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9.
本文以核磁共振(NMR)射频线圈振铃信号产生原理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场环境下由环状间隙腔线圈与螺线管线圈构成的收发分离式短死时间射频线圈设计方案,采用优化调谐匹配网络提高发射效率;根据射频线圈方案需求设计了快速切换的射频开关及驱动.在此基础上依据仿真结果制作了短死时间射频线圈,并应用于自主研制的低场9.51 MHz便携式NMR谱仪系统,进行NMR实验,结果显示可将收发切换时间缩短至10 μs以内,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0.
4磁压加载等熵压缩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4.1磁驱动实验测量技术 磁驱动实验与通常冲击动力学实验的差别首先在于加载手段的不同,不是纯力学方式(即通过驱动器与样品的直接接触施加作用力)加载,而是利用经过样品的电流与其自身产生磁场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无接触地加载,其优点是磁压力的高低只与导体样品表面电流密度有关。在不考虑磁扩散的前提下,把流经导体样品表面的电流密度及其分布测量准确,就能准确的给定磁压力。对于简单的电极构形,通常用罗柯夫斯基线圈测量流过的脉冲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