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1篇
  免费   5475篇
  国内免费   7310篇
化学   6643篇
晶体学   402篇
力学   680篇
综合类   490篇
数学   4460篇
物理学   11801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596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1287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141篇
  2011年   1246篇
  2010年   1248篇
  2009年   1221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1130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1083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880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715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51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研究了V型三能级原子BEC与双模压缩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忽略原子间相互作用和考虑原子间相互作用时光场的正交压缩和光子数压缩。结果表明,光场的正交压缩依赖于压缩参数,而光子数压缩与压缩参数、光场信号强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压缩可同时存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影响两种压缩的涨落随时间变化的周期,以及正交分量涨落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而对光子数压缩涨落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2.
高Z等离子体中的双电子复合与电子碰撞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准相对论性Hartree-Fock-Relativistic方法与不可分辨跃迁组模型相结合,对Au和Ta元素的类Ni离子的双电子复合速率,以及Au元素类Cu离子的电子碰撞激发速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Au类Ni离子的3d10-3d94l5f-3d104l双电子复合过程以及类Cu离子的3d104l-3d94l5f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当电子温度高于1.0 keV时,电子离子碰撞激发速率随电子温度增加而增加,双电子复合速率随电子温度增加而减小,并且电子碰撞激发对谱线辐射的贡献要比双电子复合大得多。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给出了在Re=50—400范围内二维圆柱后涡脱落的有序和混沌现象的一些初步实验结果。涡脱落由有序到混沌的转捩发生在Re=184.6—193.5之间,但是它不是通过准周期途径。在涡脱落频率与Re数的关系曲线上有两个间断。在Re=70处的间断可能对应于倾斜涡脱落模式的变化,在Re≈193.5处的第二间断对应于由有序到混沌状态的转捩。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源引出的高电荷态离子207Pbq+(24≤q≤36)入射到Si(110)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q、入射角度ψ和入射能量E都有很强的关联.首次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角度ψ间有接近1/tanψ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这些过程与基于经典过垒模型的势能电子发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设珮犠(狋):犚犖+ →犚犱是犖指标犱维广义Wiener过程,对任意紧集犈1,…,犈犿犚犖> ,该文研究了犿项代数和珮犠(犈1)…珮犠(犈犿)的Hausdorff维数,Packing维数和正的Lebesgue测度及内点的存在性. 其结果包含并推广了布朗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海燕 《工科数学》2002,18(3):72-75
本根据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分建立指标评估体系,得到一次量化数据。对一次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粗差剔除,计算标准分,得到被评估在各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量化模型,最后得到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师得分排序。  相似文献   
27.
实验观察来自磁光阱中冷原子团的荧光经真空系统窗口的平板玻璃反射产生的干涉条纹,理论分析表明从从荧光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可获得关于俘获原子总数以及密度分布的信息。采用该方法实测了俘获原子总数,并模拟得到了不同密度分布时条纹的对比度变化。  相似文献   
28.
图与补图全独立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G(V,E),V∪E中既不相邻、又不相关联的最大元素个数,称为G的全独立数,并简记为α_T(G)。本文研究了图和补图全独立数之间的关系,得到α_T(G) α_T(G~C)≤「3y 1/2」。其中y=|V(G)|,G~C是G的补图,「x」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且界可达。  相似文献   
29.
β-Si3N4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了β相氮化硅(β-Si3N4)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得到的晶格常数、能带结构等均与实验结果较好符合.进一步还研究了β-Si3N4的光吸收系数以及禁带宽度随外压力的变化规律,为β-Si3N4材料在高压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