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3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2669篇
化学   6239篇
晶体学   116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107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88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本文对在裸电极、分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和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进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2.
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xO4,并对其 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0. 02)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 的掺入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源于Y^3+对尖晶石结构的 稳定作用。电极材料LiY0.02Mn1.98O4显示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2℃放电速率 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18mA·h·g^-1,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8%。  相似文献   
153.
纳米尖晶石LixMn2O4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Nano-spinel LixMn2O4(0.6 ≤x≤ 1.0) was synthesized by two steps of coprecipitation and calcination. The influence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Li/Mn ratio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particle size of LixMn2O4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higher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more complet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larger the particle size.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time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insignificant when it was more than 3h at 700℃. With the increase of x in LixMn2O4 in the range of 0.6~1.0, the d111 and lattice parameter a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spinel LiMn2O4 using as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battery were studied. The low discharge capacity might be due to the 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brought by the large surface area and lattice vacancies of the nano-spinel.  相似文献   
154.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相似文献   
155.
[Co(H2o)4(NCS)2](18—C—6)的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谱电化学方法来研究冠醚类化合物的文章尚未见报导.本文在测定用凝胶法合成的[Co(H_2O)(NCS)_2](18-C-6)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的基础上,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薄层光谱电化学技术,在金微栅电极上测定了此配合物在乙腈溶剂中的第一步克式量电势(E~0′)和电子转移数(n),并推测了电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6.
A method of ultrasonic treatment (UST) was first used to modify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ckel hydroxide for the active material of nickel series alkaline batter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ST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β-Ni(OH)2 such as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discharge potential,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ility and oxygen evolution over-potential.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β-Ni(OH)2 through UST wa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 (Rt) and the diffusion impedance (Zw),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decrease of the crystallite and particle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interlayer spac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proton DH of ultrasonic treated β-Ni(OH)2 gained by CV tests was 1.13 × 10^-11 cm^2/s, and the averag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ultrasonic treated β-Ni(OH)2 electrode was 301 mAh/g.  相似文献   
157.
《电化学》2005,11(4):458-458
A.J.Bard教授和L.R.Faulkner教授的《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已于2005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A.J.Bard教授和L.R.Faulkner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专家.其中A.J.Bard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2002年度美国化学会最高奖Priestley Medal得主,曾任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主编20年.两位作者在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的诸多领域均有开拓性的建树.  相似文献   
158.
本文综述了糖苷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生物功能及糖化学研究现状,并对糖苷功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及生物功能的电分析化学研究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了应用电分析化学、谱学方法、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来研究糖苷功能配合物。引用文献39篇。  相似文献   
159.
影响苯胺电化学计量聚合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斌  肖跃武 《分析化学》1995,23(12):1414-1417
本文对影响苯胺电化学计量聚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这些因素包括:电化学聚合方法、电极电位(E)、电流密度(I),以及苯胺单体和酸溶液的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最合适的聚合方法为恒电流法,其条件为:电极电位不大于0.70V(vs.SCE)聚合电流密度(I)约为0.05mA/cm^2,苯胺单体浓度为1.1mol/L,酸(HCl)的浓度则为2.2mol/L  相似文献   
160.
生物样品中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同时测定了小鼠脑组织以及人血清中的 6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甲醇作流动相 ,优化后得到最佳色谱条件。在 1~ 2 0 0× 1 0 - 3mg/ L范围内 ,浓度与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 ,各待测物的检出限可达 0 .4~ 5.0× 1 0 - 3m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