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9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2479篇
化学   4950篇
晶体学   176篇
力学   406篇
综合类   120篇
数学   91篇
物理学   219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分子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磷光金属配合物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了25%的极限。因而以磷光金属配合物为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备受关注。在这些金属配合物中,铱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波长可调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便于蒸镀的中性分子,而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的电致磷光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在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器件构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与讨论了磷光铱配合物的两种发光机理,即基于同配体铱配合物或异配体铱配合物的主配体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三线态(3MLCT)发射和基于异配体铱配合物的辅助配体三线态(3LC)发射。根据反应条件的差异,归纳总结了合成铱配合物常用的4种方法以及合成fac式和mer式的铱配合物的方法。还根据材料的发光颜色及其电致发光的不同,对磷光铱配合物材料进行了分类与讨论。此外,简要介绍了用于器件制作的主体材料。最后,展望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磷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运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萘乙酸(NAA)在玻碳电极(GCE),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s/GCE)和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MWCNTs-IL/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NAA在GCE电极上于1.00V附近有一不可逆氧化峰...  相似文献   
993.
冯婷  胡玉斐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2011,30(10):1191-1198
分子印迹整体柱(MIPMC)结合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立体选择性高和整体柱制备简单、柱压低以及传质速率快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样品前处理介质和色谱固定相.该文详细介绍了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分子印迹整体柱在样品前处理及色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秦蕾 《化学教育》2011,32(1):42-44
在化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观念转变的背景下,尝试以实验带复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多重性、实效性和生活性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最后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以期达到复习课上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5.
乔国才 《化学教育》2011,32(4):67-69
结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模块的教学实践,对化学平衡常数的量纲、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沉淀的转化等内容,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以TiO2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CNT@TiO2)为载体,Pt和Au为活性物质,采用沉积紫外光催化还原法制备出高活性的甲醇阳极电催化剂Pt-Au/CNT@TiO2,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样品的物化特征进行表征.催化剂的抗毒性能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来表征.结果表明,粒径为2~3nm的Pt-...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离子液体对锌电积过程析氧反应的影响. 研究工作借助于动电位极化, 电化学阻抗谱,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 动电位极化曲线及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 [BMIM]HSO4对阳极析氧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提高析氧反应速率常数. 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表明,[BMIM]HSO4能显著降低阳极析氧电荷传递电阻,在所研究的1.85-2.10 V电位范围内添加5 mg·L-1 [BMIM]HSO4, 电阻值至少降低50%. 此外, 添加剂对阳极表面二次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其在阳极表面的吸附,阻碍了阴离子的阳极活化位点吸附过程. 电化学测试结果与长时间(120 h)阳极极化后所得阳极表面形貌和结晶取向分析结果相一致. [BMIM]HSO4的添加能有效抑制中间产物β-PbO2的形成,促进铅银电极表面大块且疏松多孔α-PbO2的生成,加速阳极析氧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碳糊电极, 考察了用共缩合法和二次嫁接法合成的多金属氧酸盐(POM)/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性能. 在乙腈介质和所检测的电势范围内, 溶液中游离的 物种和浸渍负载于介孔氧化硅上的同样POM物种显示两对WVI单电子氧化还原峰; 共价键联于介孔氧化硅上的 物种也显示两对峰, 但第一对峰的峰电流增大, 还原电位比浸渍样品正移, 表明共价键联的POM不仅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氧化还原性能, 而且比浸渍负载的POM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峰流~扫速的关系显示, 在低扫速时, 样品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表面控制的; 在高扫速时, 则是扩散控制的. 另外, 钨磷酸盐样品的氧化性大于钨硅酸盐样品; 共缩合法和二次嫁接法合成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二聚体单元的柠檬酸铋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最重的非放射性金属元素, 铋的高抗菌活性和低伴生毒性使得它在中世纪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 其中, 柠檬酸铋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疗效而被广泛用作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药物. 因此, 柠檬酸铋类化合物的结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胃中酸度大约是pH 3)的结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 我们合成了四种柠檬酸铋型的配合物((H2en)[Bi2(cit)2(H2O)4/3]·(H2O)x (1)、(H2en)3[Bi2(cit)2Cl4]·(H2O)x (2)、(Hpy)2[Bi2(cit)2(H2O)8/5]·(H2O)x (3) 和 (H2en)[Bi2(cit)2]·(H2O)x (4)). 它们的晶体结构揭示了柠檬酸铋二聚体单元([Bi(cit)2Bi]2-)是此类化合物结构体系的构成基础. 配合物1, 2, 3和4分别包含三种、一种、五种和一种类型的 [Bi(cit)2Bi]2-单元. 配合物1, 3和4通过柠檬酸铋二聚体单元在三维方向的交叉链接, 形成了三维网状框架结构, 而在配合物2中, 由于低配位数的氯离子取代了桥联柠檬酸根离子, 所以只形成了一种二维的层状聚合结构. 在柠檬酸铋类配合物中, 柠檬酸铋组成网状框架所产生的负电荷必须由阳离子平衡. 吡啶离子([C5H6N]+)和乙二胺离子([H3NCH2CH2NH3]2+)分别在配合物1~4中起着平衡电荷的作用. 这种柠檬酸铋类配合物的共性使得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扩散作用或者静电引力进入化合物的网状框架成为可能. 同时, 柠檬酸铋骨架的自身组装和形成网状结构的空腔大小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 引入分子的离子化程度和大小、溶液酸度, 以及配合物晶体生长时间. 基于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 我们模拟了临床药物雷尼替丁柠檬酸铋钾(RBC)的结构, 发现雷尼替丁分子可以插入到柠檬酸铋网状结构形成的空腔中, 并与柠檬酸根及配位水分子形成氢键. 电喷雾质谱可以用来分析溶液中铋类化合物的组成. 因此, 通过对低pH值下的氨水-Bi(cit), 乙二胺- Bi(cit), 吡啶-Bi(cit)和雷尼替丁-Bi(cit)溶液的ESI-MS和MS/MS谱图分析, 我们观测到柠檬酸铋四聚体([Bi4(cit)4·5H]+)、三聚体([Bi3(cit)3·4H]+)和二聚体([Bi2(cit)2·3H]+)的信号, 并且它们在溶液中的丰度成逐渐递增趋势. 同时, 由于在中性水溶液中观测不到m/z 2000以内的信号, 说明柠檬酸铋化合物在中性水溶液中不会降解, 而在酸性水溶液中会逐步降解成二聚体单元. 综合晶体结构数据和电喷雾质谱分析, 我们认为柠檬酸铋类药物在胃中有可能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覆盖在溃疡的表面, 然后再在胃酸的作用下降解为二维结构直至二聚体单元. 同时, 由于柠檬酸铋的低毒性及可以形成带负电荷的多孔状聚合物, 因此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 运输有效药物成分到相关的生物标靶分子.  相似文献   
1000.
陈毅挺  黄露  林棋 《化学进展》2011,23(11):2377-2388
热电极技术是使用电流直接或间接加热微电极,通过控制施加电流的时间和大小来调节电极表面的温度。电极加热时可以只提高电极表面温度,而溶液的整体温度并不改变。由于温度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扩散和对流均有影响,使用热电极技术可以减少背景噪音、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重现性。因此,热电极技术因其简单的加热设备、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低的电极污染效应,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热电极技术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电极设计思路、电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电极种类以及在电化学检测系统、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流动注射安培检测系统、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化学/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中的相关应用。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