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12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蛋白质吸附铅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长春市南湖水中生物膜优势菌种胞外蛋白吸附Pb2+和Cd2+的实验, 研究了胞外蛋白吸附重金属的规律.  相似文献   
92.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的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进行了分离, 并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和残渣态组分吸附铜、锌的特性. 结果表明, 0.1 mol/L NH2OH·HCl+0.1 mol/L HNO3, (NH4)2C2O4-H2C2O4缓冲溶液和体积分数为30%的H2O2可选择性地萃取分离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的锰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 萃取率为63.15%~97.59%, 同时对非目的组分影响较小;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对锌的吸附能力, 且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高于表层沉积物及其相应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大于残渣态组分, 且非残渣态组分中锰氧化物的单位吸附能力最强, 其次是铁氧化物, 而有机质的单位吸附能力较弱, 比锰氧化物低2个数量级, 说明生物膜对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强于表层沉积物, 而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中金属(铁、锰)氧化物对水中痕量重金属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生物膜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明  柴立和 《力学进展》2005,35(3):411-416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已获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生物膜的形成、结构 及其动力学特性对废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的 研究进展,阐述了最近十几年来实验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方法,最后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应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AFM和SEM)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B)(生物环境)及其腐蚀产物(非生物环境)对A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A3钢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特征.结果表明:于不同时期生成的微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对材料的腐蚀起着不同的作用.生成的生物膜越厚越容易剥落,而不均匀的微生物膜将引起材料的局部腐蚀.在非生物环境中生成的腐蚀产物膜比在生物环境中生成的膜更加紧密地黏附于金属的表面.  相似文献   
95.
齐炼文  李萍  盛亮洪 《分析化学》2006,34(2):196-199
将脂质体作为模拟生物膜,采用平衡透析与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研究中药成分与模拟生物具有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当归补血汤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模拟生物膜的浓度、pH值、缓冲系统和胆固醇的加入等因素对当归补血汤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中有7个组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明显;模拟生物膜的浓度影响最大,pH值对酸性组分阿魏酸的作用影响较大,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该方法可用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进而研究中草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6.
合成了系列单链含2,7-取代萘刚性生色基的双亲化合物,分别用透射电镜,^1H NMR和DSC观测了该系列双亲物在稀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研究了聚集体内的分子运动和凝胶态到液晶态的相变。结果表明,当属链n  相似文献   
97.
尉志武  高文颖 《化学进展》2006,18(7):1049-1055
本文综述了生物量热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围绕生物膜相变、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和生物化学反应三个热点领域,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
采用生物膜电极法降解对氨基二甲基苯胺, 并与生物法降解和电化学降解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
软凝聚态物质物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孺  陆坤权 《物理》2000,29(9):516-524
软物质是指其某种物理性质在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很大变化的凝聚态物,典型的例子包括液晶、高分子体系、胶体、微乳液等。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主要不是由内能,而是由熵来决定,较通俗地介绍了软物质的概念,仔细分析了熵在软物质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详细介绍了聚合物体系、胶体及生物膜等几种典型的软物质,通过硫化橡胶和无管虹吸等十分有趣的例子。说明了聚合物对流变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硬球胶体的相变及相分离等行为说明了熵力的概念;仔细分仔了电稳定胶体的相互作用,并介绍了DLVO理论以及近年来发现的对这一理论的偏离,特别是约束条件下同号带电胶球的长程吸引相互作用及其对此现象的一些解释;对生物膜也作了初步介绍。人们对软物质的研究和理解目前还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深入研究和理解软物质的各种性质必将促进人类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为了降低植入式神经电极引起的炎性组织反应,通过层叠法构建可电刺激释放抗炎药物地塞米松的碳纳米管与聚吡咯双层导电生物膜(MWCNTs/Dex@PPy/Dex).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分光光度法(UV)、循环伏安扫描(CV)和交流阻抗(EIS)对生物膜表面形貌、成分组成、药物释放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FESEM结果显示,MWCNTs/Dex@PPy/Dex生物膜呈现纤维状纳米结构,FT-IR光谱中含有与地塞米松类似的特征吸收峰.经过循环伏安电刺激释放地塞米松后,与PPy/Dex生物膜相比,MWCNTs/Dex@PPy/Dex导电生物膜阻抗更低,释放Dex总量更多,且释放时间更久.此外,PPy/Dex膜在205个循环发生脱落,而经过300个循环后,MWCNTs/Dex@PPy/Dex生物膜无明显肉眼可见变化,稳定性好,为提高电极的使用性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